第39节(2 / 8)
新的服装款式等各种休闲有趣的知识典故。”顿了顿,三阿哥看了看周围其他同样好奇的小伙伴们,继续道:“尤其它里面那些用白话文写的小故事,特别适合汉语不大好的人平时。”
“多尔吉额尔德尼阿海贝勒,拉克申贝勒,你们可以考虑下单订购《藤萝日报》,自己试着多读读,应该会对你们汉语的学习有所帮助。我和大哥都一次性订购了三个月的数量。”
“多谢三阿哥指点,请问三阿哥,我们要如何下单订购?”一直仔细的在听着他们谈话的拉克申小贝勒。首先表示很感兴趣的问出来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他的汉语水平在蒙古八旗子弟中算是好的,可是到了宫里才发现自己的落后。所有的小少年里面,他也就比这位喀尔喀蒙古来的小贝勒强点儿。
“现在已经是五点,估计不超过十分钟,就会有侍卫进来给大哥和我送今天的《藤萝日报》,你们有谁要订购的,就派人和侍卫说一声,把银钱给付了。单买好像是50文左右一份报纸,长期订购的话是一两银子一个月。” 说到这里,三阿哥又在心里感叹一声太子二哥的聪慧过人,每次琢磨出来的法子都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
就说这个长期订购的法子和《藤萝日报》的“铅字”印刷,真的是样样儿都想到了别人的前头。这谁不想一次性多订点儿好省点银钱,省点麻烦?而且那个“铅字”印刷对比一般报房里常用的泥巴印刷或者木板印刷,不光是没有了那股子刺鼻的胶水味儿,还更清晰工整,看起来一点儿都不费眼睛。
三阿哥胤祉好心的回答完小伙伴们的问题,却看到小太子一副准备离开的架势,赶紧追问:“太子二哥,官办学院有什么新说法儿?”
“没有什么新说法,就是把具体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的都给定了下来,教育培养“士农工商”中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三弟如果有兴趣的话,过些日子可以去问问皇阿玛。”小太子说话间又想到等那个男子军事院校建好了,或许可以让大哥直接过去进学。就是不知道皇阿玛能不能同意。
“不是都和国子监一样吗?”三阿哥有点儿惊讶。建立的新学院不光打算教人四书五经,还要传授那些“农工商”的学问?
胤礽的心里挂念着一件事,确实是急于离开,于是简短的回答道:”“不一样。培养朝廷官员,有国子监一个学院就够了,不需要再建设其他的学院。大哥,三弟,各位同窗,今天时间有点儿早,不如大家就各自活动,处理自己的一些个人事务。孤就先走一步了。”
“恭送太子殿下。”
离开箭亭后,胤礽大步回到自己的毓庆宫,迅速的沐浴梳洗过后,来到了书房。“嘟嘟,核查一下康熙二十年,有没有康熙皇帝南下拜祭孔圣人的事儿?”
他今天一下午的骑射课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