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6 / 8)
耿直无私。
“哭丧着脸做什么?可是昨天晚上的四圈儿成绩不好?作为一名士兵,跑都跑不起来,还怎么行军打仗?昨天的计时表孤就不看了,马斯喀大人和魏忠赶紧的去毓庆宫吧。以后每五天来给孤汇报一次你们的训练情况。”
大大松了一口气的马斯喀副统领立马行礼告退,生怕小太子改变主意。 “奴才谢太子殿下恩典。奴才告退。”
看着好像被老虎追屁股一样离开的马斯喀副统领,小太子有点儿纳闷,他都已经听了皇阿玛的话,没去看他们昨天的四圈儿计时成绩,给他们留“脸面”了,马斯喀副统领怎么还这么害怕?
和往常一样的弓马骑射练习很快就结束了,小太子自我感觉他的力气快可以赶得上大哥的了,今天达哈塔老师已经把他用的弓就给换成五十斤的,也就是说他现在差不多有一石之力了。
康熙皇帝来检查的时候,自然也发现了小太子身体好转以后,骑射方面的进步,很是高兴。
当然康熙皇帝重点表扬了多尔吉额尔德尼阿海贝勒和拉克申贝勒。尤其是多尔吉额尔德尼阿海贝勒,小少年已经在用八十斤的成年人的弓了,虽然是成年人都最轻的弓。
小太子看着这个拘谨的有点儿阴沉的黑脸小贝勒,忍不住的有点儿同情他。他相信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位后来从他的侄子手里接过汗位的少年郎,这个时候绝对没有被送来大清,做大清储君的伴读。
这个时候的喀尔喀蒙古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大清,也有了每年冬季的“白驼一匹,白马扒匹的九白年贡”,可是却并没有正式的称“臣”。没称“臣”却把儿子给送来大清,做大清太子的伴读。胤礽只能想到这是土谢图汗在和皇阿玛表示亲近。
喀尔喀西边儿的噶尔丹大汗多年来一直是野心勃勃的要打进中原,重现他们的祖先铁木真大汗的宏伟霸业。因此对这个和自己挨边儿却不是一条心的喀尔喀蒙古一直也是虎视眈眈的,视为自己的禳中之物,多次借着喀尔喀蒙古的内部矛盾和大清较劲儿。
史书上记载的是距现在七年后,噶尔丹率领三万劲旅东进,突袭喀尔喀蒙古。但是如今喀尔喀蒙古就和大清表现的这么亲近,小太子不确定噶尔丹还能不能忍到七年后。历史已经出现了偏差,不确定性太多了。
康熙皇帝注意到了太子看着多尔吉额尔德尼阿海贝勒的神色变化,在父子二人慢慢的走着去巩华城的路上,就直接询问了小太子。
现在已经平定三藩了,琉球也被施琅率领着大船利炮,轻松的打下来了,康熙皇帝腾出手来,下一步可不就是要对付大清西边的心腹大患噶尔丹,以及天天在边境捣乱的沙饿骑兵了吗?
但是不管是要打狡猾如狐,悍勇过人的的噶尔丹,还是打悍不畏死的战斗民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