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573节(3 / 5)

不过……两个人想到阿弦本身有那样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通灵之能,倘若她真的也会有一种叫人起死回生的能耐,或许……也不是不可能的。

两人不敢离开门口,各自竖起耳朵听着,期间,武承嗣等人又来探望,却被两个人以阿弦的吩咐挡住了。

这一等,从清晨到金乌西坠,月兔东升,过了子时。

竟是整整地一天一夜。

次日,城郭之中传来鸡鸣的声响,日影越过院墙,显然又是一个晴天。

陈基先前打了个盹,模模糊糊醒来,就听到屋里有一点响动。

他心神一凛,看向桓彦范,屏息再听,似乎是有人在哑声低低地叫:“阿弦!”

两个人大惊,忙将门推开,冲了进内!

第369章 完结篇

长安, 大理寺。

自从阿弦离开长安后, 袁恕己的心情一直都不太好。

其一是因为阿弦匆忙离京, 事先竟连他都不曾告诉,这去羁縻州,路长道阻,战事一旦绵延, 谁知结局如何,但这样紧要关头,连陈基都能随行, 他却只能在长安坐等。

可是再多的恨怨不满, 也都无济于事,而目前也有一件事正让袁恕己无法撂手, 那自然就是先前的安定公主案。

在数日前,经过跟狄仁杰联手推案,两人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就是向着朱伯伯传达错误消息的那人, 十有八九是武后的亲信,更多半是当年真正的凶手。

可是老朱头已经死了, 不然的话倒是可以问问他到底是谁如此居心歹毒地误导了他。

---

在阿弦离京后,袁恕己同狄仁杰一并进宫, 向武后禀明了这些日子追查所得。

其实在入宫之前,他们两人就商议过,到底要不要把“亲信”这条线索跟武后禀报。

狄仁杰认为应该再继续追查一阵子,等再有了新的线索、至少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时候再上奏。

袁恕己因知道武后的脾性是至为护短的——比如上次张公公失口说了那句“皇后所杀”, 还只是转述,就差点性命不保,贸然将这推论上禀,武后不信还是其次,最怕她非但不信,反而因此迁怒。

如果武后因此而觉着袁恕己跟狄仁杰是故意这般、把脏水泼在她的“亲信”身上,好撇清废后……那就万事皆休了。

但是在进宫的路上,袁恕己想着匆忙离京的阿弦,想到她从小到大的种种遭遇,他的心里突然为了阿弦生出一股不忿之气。

进宫门的是偶,袁恕己对狄仁杰道:“我改变主意了,我们该把这件事上报。”

狄仁杰诧异:“先前不是说好了么?如果贸然禀奏皇后,很容易让皇后误以为我们是故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