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裘_分节阅读_92(1 / 4)
卫蘅的画,画得出乎意料的糟糕,她在画队伍前头的人物时,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落笔。
永和帝对陆家的赏赐很快就下来了,加封齐国公陆彦为三公之一的太保,赏金、绸缎、布匹无算。
陆湛则脱下了戎装,再次拿起了笔,回到了文臣的位置上。这种人皇帝用起来实在是既放心又舒心了,有战事的时候,放出去就能打仗,无战事的时候,朝廷又能收回兵权,不担心武将坐大,谋朝篡位。更何况,陆湛的本事绝不仅仅局限于能战。
按理,陆湛以探花而入翰林院成正七品编修,正常情况下的迁转,是借詹事府赞善(从六品)、中允(正六品)或谕德(从五品)等官职为迁转之阶梯,一阶一阶的往上涨,然后外放出去做做一做知州,三年考核为优,或就地升职去府衙,或者回京为官,二十年后或许能入内阁,这算是升得快而且简在帝心的人才有的资格。
不过话虽如此,但其实官员升官的过程大多都不正常。
陆湛此次立了大功,永和帝看出了这是一个好苗子,他要是不懂利用这样的能臣,那这皇帝也就白做了。所以,陆湛的官职一下就从正七品的编修越三级而超擢成从五品翰林院侍读学士。
这还是因为陆湛三月中探花后,四月入职,到八月跟着齐国公出征宁夏卫,在翰林院待的时间满打满算才四个月,所以皇帝才让他继续留在翰林院和同年、同僚们联络一下感情。
因为翰林院是朝廷储备人才的基地,大夏朝几乎所有手执权柄的大臣都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陆湛在翰林院时间太短,就不利于他储备关系,今后在朝为官,这可是大忌。
其实聪明人也能看明白,皇帝这样照顾陆湛,将来肯定是要大用的。陆湛自回朝以来,一直随侍在永和帝身边,日日得以聆听圣训,可不是谁都能有的福气。
连何氏这样不怎么关心朝堂之事的妇人,也难免不对着卫蘅感叹,“哎,你表姨婆真是有个好孙子啊。你说陆三郎是怎么生的,怎么就那么有能耐有运道呢?”
卫蘅知道何氏的言下之意就是她三哥卫栎怎么就赶不上陆湛呢,何氏这爱比较的性子大约是永远改不掉了。
卫蘅用银签子签了一块儿西瓜吃完,这才开口道:“三哥哥也不差啊,陆子澄那是用性命拼出来的,娘舍不舍得让三哥也出去博一回?”
何氏想也不想地就摇了摇头,“这样挺好的,平安才是福。”
卫蘅点了点头,她有些失神的想着陆湛,她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但至少直到此刻她也不后悔,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而陆湛显然给不了她,连最普通的尊重也给不了。
“听说你大伯母和陆湛的母亲楚氏都有意结亲,前些日子木老夫人那里一直没松口,说是要等陆湛回来再商议,我瞧着这两个月里肯定有消息出来,萱姐儿和陆三郎倒是绝配,两个人都那样出色。”何氏在旁边继续唠叨。
卫蘅低头不语。
“哦,对了,过两日你们女学休憩日,正好赶上你木家表哥的儿子满月,你跟娘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