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第740章 严师(2 / 3)
这样的成绩,让主要生产辅酶q10的捷利康中国分公司资本充足,有钱都没处花。
此时,大奔的标志起了相当的作用。
帮忙来搬东西的学生有认识的,当场看傻,并问道:“杨老师,这是你的车?”
“一家英国公司派给我坐的。”杨锐说的很隐晦。
在场的学生却是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这是个讲究特权的年代,有特权就是让人羡慕,不管是一袋大米还是一套房,仿佛都在默默的证明着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就像是后世的金钱一样,人人都会说,它不是评判标准,但在做评判的时候,它都是标准。
杨锐并不多说,向后来的院系领导耸耸肩,自己坐上了前排副驾驶。
成堆的作业被放进了后备箱和后座,在老师和学生们的期待中,渐渐远去。
大奔平稳的开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一群科研汪接手了继续搬运的工作。
“我要五个人,帮我改作业。”杨锐进了实验室,就恢复了实验室主任的身份。
五条不需要名字的科研汪迅速涌出,毫不畏惧巨额的作业量,全身心的扑了上去。
杨锐管都不管。他给期刊做评审很有一段时间了,初审之类的向来是让学生做的,这也是学术界的惯例,你以为你的论文是发给了《自然》,由后者发给哈弗的詹姆斯教授看,实际上,首先看你论文的是哈弗的詹姆斯教授手下的博士生詹森。
当然,论文终究是要给教授们看的,这也是评审制度的价值所在,至于中间是不是有冤死的,那也是肯定的。
正因为如此,杨锐每次寄送重要论文的时候,都很担心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毕竟,你并不知道某位教授是不是正好脑抽抽,要把新送来的文章给学生去练手,就像是上了手术台的病人,并不知道切自己肚子的是主任医师,还是给主任医师打下手的新手。
杨锐手下的科研汪们倒是挺喜欢现在的工作。
帮老板看论文的科研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看了论文,给出结论,被老板一声不吭的拿过去,也不告诉你结论的对错,科研汪们连最基本的学习都难以做到,基本上,就是一种强行自学了。
另一种是看了论文给出结论以后,老板通常会给出一个约略的评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
这就算是科研汪辛勤劳作以后的最大收获了,想要获得的更多,请升级。
杨锐算是第二种实验室老板,但也不会给科研汪太多的指导,但汪们已然非常满足了,科研可以说是需要最多积累的工作,有的积累就算不错了。
如杨锐一般的一步登天,大部分科研汪想都不敢想。
他们能享受的,也就是一立方米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