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217.第217章 老婆是中学的(2 / 3)

在中国学界,做到副教授才是研究者的开端,在此以前,都只是研究界杂工而已。

然而,涂宪对回信不报期待的时候,回信却不期然的出现了。

“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堡镇西堡中学杨锐……”涂宪读着这长长的名字,突然觉得似曾相识。

“在哪本期刊上见过这个名字。”涂宪的记性是极好的,而且相当的有自信,他现在还能记得学生时代看过的每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能将之线性的连起来。记得名字又不确定的情况是较少发生的。

涂宪拿着信,直奔图书馆,就着模糊的记忆翻出最近看过的期刊,寻找着杨锐的名字。

很快,ruiyang的拼音映入涂宪的眼帘。

“怪不得似曾相识的。”涂宪恍然大悟。国外期刊上是没有具体的地址说明的,仅仅两个拼音组成,难以生成印象。

“给我找找这个作者的论文。”涂宪招招手,叫了一名图书馆帮忙的学生,让他去找检索卡。

现在没有电脑搜索,图书馆就用卡片的方式做检索。

卡片是巴掌大的白色硬纸做成,放在一个个的抽屉里,上面注有书名、作者名、简介等等,按照字母顺序排列。需要找资料的时候,翻卡片是比翻书更有效率的方式。

就是枯燥了一些。

图书馆里勤工俭学的学生熟悉卡片的位置,找起来倒还快一些,一会的功夫,就拿出了十几张卡片,递给涂宪。

“这么多?”涂宪小有吃惊。如果是北京的大学教授,有十几篇sci论文,倒是挺正常的事,可河东省……

涂宪不太了解那地方,但就国内目前的资源分配,河东省的研究水平实在低了不止一个层次。

“这如果是河东的大拿,合作就有些可笑了。”涂宪将卡片看了一遍,还是递给了柜台。

“一共是8本书。”图书馆的老师撕了单子,让涂宪填了,再将卡片收起来,将单子放在身后的小电梯里,按下了按钮。

所谓的电梯,仅仅是两个牛奶箱的体积,会将单据送到楼上或楼下的书库,里面的工作人员会找到单子上的书,用超市式的手推车送到电梯处,再按钮送回到检索室,交给借书人。

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涂宪没等太长时间,就见到了厚厚的一叠期刊。

《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是涂宪意料之中的,不过,论文的分量还是涂宪没有想到的,动辄两三千字的论文,不是你写了,期刊就会发表的,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或信任度,没有审稿人的强烈推荐,编辑通常都会要求将字数控制在恰当的范围,那些传说中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往只是传说而已。连爱因斯坦的论文都要被无数次的质疑,又有什么论文能保证就是一定是神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