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128.第128章 清退(4 / 5)

服从调派并拒不悔改,被正式清退。请你们人事科来人,把他领走吧。”管慎咬着大舌头,尽其所能的说了一个长句子,把所有人都累的够呛。

丁志心中凛然,露着笑脸道:“不用人事科派人了,我把他送回去好了。”

如果请人事科的人来领商雷,他的脸就丢的更大了。现在默默回去,才是影响最小的方案。虽然在国企大院,这样的消息用不了一天就会如风一般的传遍。

商雷的小伙伴们闷着头,看不出心情来,动作却是加快了不少。

杨锐依旧冷着脸,想了想,道:“西捷制药是个合资公司,现在因为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也许可以养你们三年五年,甚至养你们十年八年,但不可能养你们一辈子。而且,你们也别指望能拿的比一线工人多。当然,你们可以选择到时候再调走,但在此期间,最好夹着尾巴做人,否则,犯错的结果只会是清退。”

他不是随便说说的。制药公司决定着辅酶q10的产量,若是满负荷运转的,它带给销售公司的利润会达到400万美元,也许500万美元乃至更高,这要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

然而,制药公司总共只有20多个人,如果其中的7个人,且是有背景的7个人选择不合作,他们产生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时间久了,认真工作的人也许会变的得过且过,努力工作的人也许会考虑钻营,辛苦工作的人也许会变的懒散……糟糕的是,像是西捷制药这样的工厂里的工人,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和工作才能成为熟练工,而一旦流失数量超过预计,就目前来说,一个月内有三个人无法正常工作,工厂的产量就可能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生物制药公司蒸蒸日上,而欧美的制药公司总在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不像是上千人数百人的大工厂,生物制药厂的规模大部分都控制在百人以内,受限于高技术工人和高薪金,许多生物制药厂的规模都在30人以下,它们对工人流动的容忍程度,远比工业化时代的工厂要低。

对西捷制药厂来说,剩下的7个人,他们的不良影响哪怕只造成了10%的损害,也会产生40万美元的损害,对杨锐来说,就是10万美元的损害。

在1982年或1983年,10万美元的损害已然是天文数字了,用来买邮票或玉石,放到30年后,少说也值十数亿元,用来买房的话,三五栋上*海淮海路上的洋房到时候也值数亿元。

杨锐怎么可能忍受这样7个混吃等死的家伙,每年给自己造成如许多的损失?哪怕是可能性,杨锐也不乐意。

虽然在制药厂里没有股份,杨锐的话语权却一点都不弱,因为这里所用的技术就是他开发的,而且,他还会开发更好的技术,尽管不一定会继续投入西捷制药厂,却不妨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