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4 / 7)
心眼的,可不是那种将夫家的银子往娘家倒腾的糊涂人。”梅氏替女儿解释。
周进失笑:“娘,月儿说的话也是我想说的,咱两家不用如此外道。”
既然这事说定了,次日卢明海便去县里镇上打听上了。要知道买铺子这事可遇不可求,好地段的铺子,不到万不得已东家不会卖,地方不好的可不成,要知道做这种吃食的小生意,就得人多。
不过也真巧,二房家在县里摆摊的那条街上,恰恰有家店的东家正打算卖铺子。消息是陈叔告诉卢明海的,那家店离陈叔的古玩店不远,是个杂货铺,平日里生意不好不坏,也就混个肚儿圆。这东家的儿子在府城做生意,如今儿子有出息了,老两口就打算去府城和儿子团圆,不准备回来了,于是准备把这铺子兑出去。
这消息还没放出去,是因为这老两口和陈叔熟,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所以事先露了口风。这条街的铺子从来抢手,要是早放出消息的话,估计也轮不上卢明海。
对方要价也算不上高,一百八十两银子。前后两进,前面一个大通间儿,后面两间屋子,可以用来住人,也可以用来放货。
卢明海回来说后,次日二房一家人连同卢娇月和周进,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就去看铺子了。
说起来是个小铺子,其实这铺子并不小,就是位置有些偏,没有临正街,而是靠拐角往里的位置。其实想也知道,这种地段若是在正街的话,也不会只卖一百八十两。因为是在拐角处,所以铺子呈不规则形状,有点像是一个小正方形套了个长方形。门脸虽小,但里面大,另外后面还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一口井,再往里是两间屋子,院子角落里还有间灶房。
与二房家在乡下的房子自是没得比,但小是小,可五脏俱全。尤其是院中有井,这可颇得二房一家子的待见,做豆腐离不了水,虽然暂时是不用在这里做豆腐的,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口井总是好的。
见二房一家眼睛都在井上打转,那东家笑呵呵地道:“咱们这地处的铺子不少,但有井的铺子却不多,这铺子是祖业,这口井还是我爷爷那会儿的时候打的。井水可甜可凉了,也不用像其他铺子那样,用水还要去街口那处大井里挑。这是陈老弟与我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开口了,所以我要买铺子的消息就没放出去,要不然光凭这口井,就有不少开酒肆食店的上门。”
也确实,这不算人家说大话,县里自然和乡下不一样,人口密集房子也多,并不是家家户户都适合打井的。二房一家在这条街上摆摊的日子不短,知道许多铺子用水都是从街口那处井里挑来的,不过在这条街上做吃食以及会住家的店并不多,估计这家也是这条街上的老居民家里才会有井。
可能因为经历过一场旱灾,周进对井这东西格外另眼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