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节(3 / 6)
缝两个书袋去,到时候好去学堂用。”卢广智笑着道。
说完,他就拉着卢娇月走了。
去了卢娇月屋里,他松了一口气,对她笑了笑:“刚好借着机会,把银子过到明路,娘也没问我银子是哪里打零工挣来的,估计以后也想不起来问。”见卢娇月不说话,他又道:“好了,大姐你就不要再想这事了,爹和大哥说得有道理,咱家不能用你的钱,你毕竟是个姑娘家。”
卢娇月还在委屈中:“可咱们不是一家人吗?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清!”
“就是一家人才不能用!姐你有没有想过,咱家几个大男人,个个都有手有脚,用你的体己银子像什么话。再说了,你就不怕养成我们好逸恶劳,以后没银子就伸手管你要的恶习?我虽没有念过书,但听学堂里先生讲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咱们要自己立得起来,以后家里才会越来越好。家里越来越好,你以后嫁人了腰板才硬。”
好吧,卢娇月不得不承认弟弟说得很对。看来她以前的想法,该适时改变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得真好!
杜家人不就是因为用她银子用习惯了,她上辈子才落得那种下场。虽这种说法不能用在这里,但卢娇月也希望以后个个兄弟都能有出息。
按下不提,既然已经决定的事,二房两口子也不再犹豫,抓紧时间就将这事办了,也好赶上开春私塾里收学生的时间。
大溪村是没有私塾的,倒是邻村有一个。小时候卢广智便总是去那家私塾偷听先生给人授课,所以就将两人启蒙的地方定在了那家私塾。
卢明海亲自带着两个儿子走了一趟,让先生看过以后,送去束脩,这事便这么定下来了。
一个人一年的束脩差不多要五两银子,两个人就是十两,也难怪之前梅氏会那么犹豫了。
到底事情已经定了下来,接下来应该想得是怎么供两个小的念下去。
卢广义打算播了种,便去镇上或是县里打零工。卢明海打算以后多做些豆腐去卖,至于卢娇月则有感二弟所言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决定为家里再想一个来钱的路子。
受到桂丫的启发,她找了梅氏,对她说去县里摆个小摊子的想法。
梅氏听完女儿的话,有些不能接受。
虽然梅氏平日里性格及为人处事,都是北方女子的秉性,到底还是有些受柳氏的影响,觉得妇道人家不该四处抛头露面。那次为了给大儿子成亲,她去镇上做了一段时间的工,对她来说已是极致了,又怎么能接受女儿说去县里摆摊的说法。
可卢娇月并没有放弃,她将桂丫家拿来做例子。现如今桂丫家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从她每日在二房这边拿的豆浆,以及二房分到的银子,就能看出。卢娇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