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住院医 第644节(2 / 4)
实验室内,患者趴在治疗床上,头上戴着可精密测量大脑各处脑波活跃强度的监测头罩,身上也连接着监测心跳、呼吸等各项身体生理数值的监测仪器。
最醒目的是,患者脑干的不同部位,插入了六根直径零点五毫米的刚性金属丝。
这些长长的金属丝,在空中跨过了近两米距离,末端汇成一整根金属线,插入了次声波共振发生仪器的特制入口。
邱阁医生仔细检查了一遍各仪器设备,还有上面显示的数值,看向言非凡。
“言医生,设备仪器运作正常,患者的各项生理指征,也正常。”
言非凡点点头,朗声道:“次声波唤醒深度昏迷患者首次试验治疗,开始!”
与此同时,他按下了次声波共振发生仪上的一个控制按钮……
第742章 承受挫折
使用次声波共振刺激,唤醒深度昏迷者的试验疗法,有两处关键点。
一是共振探针的穿刺!
把次声波转换成共振的形式,刺激脑干部位,虽然有效避免了次声波的扩展和衍射伤害,但是共振作用的范围,相当狭小。
这就需要尽可能的让探针靠近脑干的受伤部位,且密集布置探针。
我们的脑干上接大脑,下连延髓,进而与脊髓相连,不仅是信息上下沟通的通道,其本身也是一处信息控制和处理中枢!
脑干的复杂和精密,不言而喻。再加上本身就是受创区域,加重了其脆弱性。
因此,每一根探针的穿刺路径,都是言非凡和邱阁两人在仔细研究过患者的脑干具体受损情况,精心考量而确定下来的。
至于具体的探针穿刺过程,自然是由言非凡当仁不让的亲自实施。
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共振频率。
就像是高频音波催眠,每一个受到明显影响的人都对应着一个特定高频频率。
言非凡和邱阁据此分析和推测,能让脑干对共振刺激产生强烈反应的次声波,也应该是一人一频率。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也是相当广泛。
说到这一点,坦诚说,之前徐放私下做的工作,对言非凡和邱阁现在的工作,还是起到了一些帮助。
19.54赫兹!
这是徐放的治疗笔记中,记录的对那一位患者产生刺激作用的次声波频率。
说起那位幸运又倒霉的患者,经过附属医院几位神经内科专家持续不断的治疗,他的大脑退化已得到有效抑制,近乎停滞。
只是经过检测,他的认知水平已经退化到了七八岁孩童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他的记忆也丢失的厉害。
好在这段时间,他的家人一直常伴在身边,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