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16节(4 / 5)
,葡萄干,昆仑雪菊,还有一些其它当地特产。
继续往前走,便到了玉石市场,这边是一片露天市场,带着民族特色花纹的包袱或者手工织品随意地铺在地上,上面摆满了各种玉石。
很多摆摊的都是戴着新疆花帽,裤腿高高挽到膝盖,小腿还湿漉漉的,看样子才采了玉石赶过来市场的。
一行人好奇,要知道新疆和田玉名满天下,不知道这里什么行情,大家就随便问问。
初挽上辈子了解过这一块,大概知道,这边的和田玉开采都是国营玉矿厂,是新疆自治区轻工业局下达生产计划,分配销售指标,不过这种国营的矿厂,到了九十年代就不行了。
现在矿厂开采的都是山料,这个时候国营矿厂没经营籽料的,只有当地人,会挽着裤腿下河采玉,捡到一些零散的过来摆摊卖。
山料是山里开采的,籽料是河床冲刷过的,山料比起籽料来就差点意思,有棱角,粗糙,油性也差,一般也不带皮色。
大家伙感兴趣,初挽也就跟着看看,现在和田玉便宜,上等好籽料一公斤也就二百块,但是再过十几年,这个价格能达到一公斤三四十万,也是几百倍地在涨。
她没想过要囤积和田玉,但是如果看到合适的,倒是也能买几件来把玩。
谁知道过去看了后,便失望了,这种普通的巴扎上充斥着的应该是被玉矿场挑拣剩下的石头、且末的青山料,以及当地老百姓捡的籽料,大多并不见得有什么好。
大家就这么胡乱逛着,都纷纷下手想买,小的也就几毛钱,最贵也不过是几块钱,买了回头送给家属做个纪念,也算不白来一趟。
初挽看了一圈,也没看到特别合适的,普通的好籽料,也犯不着买,买了后得雕刻,那也是功夫。
她这么随意看着,眼睛却落在了那摊主牵着的驴身上。
那驴是有个牵绳的,牵绳一头挂了一个玉坠子。
初挽这么看着时,扫了一眼那摊主,是一个本地人,戴着当地常见的花帽,看上去一脸朴实,旁边还坐着一个小孩儿,约莫十岁多的样子,也戴着一个帽子。
这种和初挽见惯的铲子不同,铲子一般油嘴滑舌眼力毒,斗心眼的事多了去了,不过这种应该就是自家捡了籽料过来摆摊补贴家用的。
她也不想在那里使手段声东击西,便道:“大伯,我看那个坠子不错,那个多钱?”
那老汉开始都没明白她什么意思,后来她指了指,那大伯才恍然:“那个啊,那个不值钱,不是什么好东西,你想要,随便拿走吧!”
他确实不当回事,那毕竟是很小一个,又是旧东西,在市场上这么小的,根本不值钱,就一零碎,也没当回事。
初挽听着,也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