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194节(2 / 5)

那卧牛来的吗?”

天津古玩铺子也是惊到了,不知道颐和园那铜牛长什么样啊没留意过!

当时北京琉璃厂那行家走了这一遭,回来琉璃厂背着手摇头:“天津古玩行没人,都是二把刀,一件仿颐和园的铜牛,竟然给断在了雍正,这不是闹大笑话了吗?这模仿着颐和园来,估计就是这几年仿的!”

天津劝业场为此羞愧了,丢了大人,名声扫地!

之后这件仿古铜彩卧牛便流落到了天津一家小古玩铺子里,不见踪迹。

这件仿古铜彩卧牛再次现身是九十年代,在法国苏富比拍卖会上,经过考证,这卧牛确实就是雍正造,至于颐和园那铜卧牛,竟然是乾隆年间的后人仿着这件来的。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被冤了半个世纪的天津劝业场行家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本身这件卧牛造型精湛,体态逼真,可以说惟妙惟肖,而那颜色更是青铜中带着斑,可谓是精妙绝伦,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天津卖了大价格,炒得火热。

而到了九十年代,当知道颐和园那头铜牛是模仿这件铸造的,更是给这仿古铜彩卧牛给加了厚重的分量,那价格自然是一路狂飙,拍出天价。

就是因为知道这段故事,初挽不敢轻举妄动。

从最初天津劝业场断成了雍正造,到后来北京琉璃厂同行说成了民国仿,之后被法国苏富比又给鉴定成了雍正造,最后终于给这仿古铜彩卧牛正名,就连颐和园的都是比着这个来。

这个多世纪的故事一出出地起伏着,谁知道对方肚子里到底多少墨水,他的故事又到了哪一段?

第136章

她心里这么揣摩着,眼睛却只看着旁边的一件窑变釉带耳双环瓶,免得被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关敞见此,也陪着她看了一番。

初挽假意看别的,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发现并没有人过去伸袖子谈价格,那卖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耷拉着眉眼,看着也不疾不徐的。

初挽便随意走到别处去了。

她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如果突然回身伸手那卧牛,对方估计会怀疑,只能先看别的,再徐徐图之了。

不过心里到底想着,如果这卖家把这卧牛当好东西,很可能这物件就直接进了第二天的封货场,而不是在今天这么卖了。

能在今天封货场交易的,估计是根本没当回事吧,那样的话,极有可能捡漏。

不过能进宝香斋的,那都是千年的狐狸,自己万万不能流露出半分来,不然就凭今天这阵仗,不知道多少有钱大款都在,那好物件肯定轮不着自己。

她继续往前走,便见这边一处卖玉的桌子,看了看,倒是发现一个感兴趣的,是一块素面无纹的佩玉,那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