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26节(4 / 6)

那是一张语文卷子,最上面的标题写着,“高三上学期第二月测试卷”。即使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是梁若耶稍微一想就能记起来,这张卷子,是他们高三时的一张小测试卷。高三卷子那么多,很多时候老师都不会做过多的讲解,尤其是语文卷子。考的是平常积累,不像理科试卷那样,讲一个题,教的就是一种解题方法。加上又是在理科班,老师学生都不太重视,因为时间很紧,往往都一笔带过。

这张卷子,既不是月考试卷,又不是摸底考试,无关紧要,就连梁若耶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到哪儿去了,又怎么会到了唐诩这里。

而且......一去这么多年,他居然还留着。

翻看旧物,总让人心情起伏,一瞬间回想起很多旧日往事。她一时间忘了看那本科幻,而是拿起那张卷子,细细看着。

少年时代的她,还沉溺在对杜沛霖那段无望的暗恋中,写出来的作文,哪怕是老师教惯了的“三段式”,其中也会夹杂着一些她想要倾诉的少女心事。

只是那些东西,到了如今年至而立的自己眼前,不过是轻轻一笑罢了。

每个人在经历一段时光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最特殊的那个,然而很多年之后回头再看,却总是又能最清醒地发现,其实自己跟当时的其他人,并没有任何不同。

这大概是,长大,最残酷的事情。

梁若耶的目光顺着作文慢慢往上看,目光移到了古诗词鉴赏这个栏目,慢慢停了下来。这张卷子上选的古诗词,是姜夔的一首《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下阙那一句“花满市,月侵衣,少年□□老来悲”被人用蓝色的中性笔轻轻在下面划了一道,仿佛在无声地说明,有人在看到这阙词的时候,心有所感,被这句词打动。

姜夔的词大多清苦,这阙词却于上阙中写尽当时灯节的繁华,读来让人心驰神往;下阙词又抒发江湖畸零之感,两相对比,格外让人觉得悲戚。

当时讲卷子的时候,梁若耶还记得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这次的古诗词鉴赏选得诗词不好,所以直接略过了。也是,这种诗词,跟高考会选的诗歌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只是,语言的美,又怎么能单纯地用“高考考不考”去衡量呢?

梁若耶当时受困于跟杜沛霖那段感情,觉得下阙词当中那句“少年□□老来悲”格外打动人。她是爱而不得,甚至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那另外一个人呢?那个在自己卷子上,在这句词下面划了一道的人,他当时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是跟她一样,因为心里藏了一个不能告诉其他人的人,所以也觉得那段感情无望吗?那这个人,又是谁......自己的卷子,又为什么会在隔了这么多年之后,出现在了唐诩最常翻看的当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