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3 / 5)
有那大方的,一文钱能与你打满满一大碗,也有那小气的,一文钱只肯给小半碗。
无论是大碗的还是小碗的,甜的还是不甜的,长安百姓在这个基本没有水果可吃的季节,只需花上一文钱,便能买到一碗水果罐头了。
清明前后,白日里那日头也挺大了,在外面行走小半日,正觉口渴,一碗水果罐头吃下去,清凉又甘甜,说不出的舒爽。
在眼下这个年代,全世界要说日子过得最好的,生活最便利的,约莫就要数长安人了。
远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常乐县,水果罐头对当地百姓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东西。
这地方一年到头无甚瓜果,在那河西走廊的东面,还有一些柿子枣子之类的果子,过了张掖以西便很少了。
高昌那边能产葡萄,但从高昌城到常乐县,基本上就跟从常乐县到凉州城差不多远,而且这一路过去还都是大片大片的戈壁滩。
在常乐县的街道上,夏季里倒是也能看到些许寒瓜和甜瓜,只是当地会种瓜的人并不多,愿种的更少。
大抵便是那些生活宽裕些的人家,略略种上一小片瓜地,给自家儿孙解解馋,若是结得好,便摘几个担到城里来卖,有时候能卖着不错的价钱,有时候不能,得看年景。
这一年的农历三月初,罗二娘她们羊绒作坊发往凉州城的那批货物刚走了没两天,伊州那边便来了一群卖甜瓜的商贩。
这些人雇了二十多辆木轨马车,一路从伊吾城过来,一批货卸在了晋昌,一批货卸在了常乐,余下的便皆运去了敦煌。
罗县令听闻有伊吾人到他们城里来卖甜瓜,便也跑出去看了一回热闹。
罗用过去的时候,便见那几个伊吾人在墙根下铺了几块草席,将那些甜瓜一个一个摆在草席上,还有人用胡刀将几个甜瓜切成块儿,旁边不少常乐人站那儿咽口水,罗县令挤进去探头一看,也跟着咽了一口口水。
上一次有人送他甜瓜,已经是大半年以前的事情了,这会儿一闻这甜蜜的瓜香,口水一下就出来了。
要说这时代要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纵使你个人再多能耐,该吃不着的东西,那还是吃不着。
“这甜瓜怎卖?”罗用指了指草席上的甜瓜,问那几个伊吾人。
“四十文钱一个,十文钱一片。”其中一个汉子操着一口伊吾口音,用汉话回答说。
那些围观的常乐百姓,不管早前知不知晓价钱的,这时候听他这么说,顿时又发出一阵唏嘘。
“太贵太贵……”
“十文钱,我两三日也就挣这一片瓜。”
“咕噜。”
“吃不起啊……”
“啧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