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2 / 6)
可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待他们走出一段距离之后,罗用停下脚步,对南文川说道。
“?”南文川没反应过来,怎的县令忽的与他说起这个来了?
“你若想从他人那里得到什么,首先就要知道对方看重的是什么。”罗用告诉他:“你得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南文川那小子还是一头雾水的样子。
“行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如何才能取信于人,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与你心中想要的结果恰好相反。”
罗用这几日也开始忙碌起来了,要不是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个小孩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也不会平白跟一个这么小的孩子说这些,现在他该说的也说了,剩下的就看这孩子自己能不能领悟了。
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句话在后世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销售人员来说,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牢记于心的道理。
然而在眼下这个年代,很多人却并不知晓,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就连将心比心这句话,也是到南宋才出现,出自《朱子语类》,要等到广为流传,不知又要多少年以后。
南文川得了二十一世纪这一句至理名言,这天晚上他回家以后,翻来覆去的,把罗用那几句话想了足有几十遍。
罗用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于是他就思考了一下,假如他自己就是那些外地来的胡商,那他会跟什么样的人拿针?
他现在整日与那些外来的商贩接近,使出浑身解数彰显自己的聪明过人见多识广,但是那些人背地里好像都说他这个小孩鬼得很,不肯相信他,那么能让他们这些人相信的,又是什么样的小孩呢……
这个事情想通了以后,南文川就特别激动,三更半夜不睡觉,还搅得他阿娘也睡不成。
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一件他那死鬼老爹丢在家里没带走的圆领长袍,央着他娘改成他自己能穿的大小。
折腾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南家这小子就穿着这条破旧长袍到施饼处干活去了,说话做事一改往常,那两个做饼的妇人喊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勤勤恳恳,绝无半点怨言。
待到有人来吃饼,他也对人特别有礼貌,遇到年长的,他就表现得特别尊敬。下工以后走在大街上,更是动不动就与人拱手作揖,再也不跟人耍嘴皮子了,整日摆出一副很稳重很靠谱的模样。
这常乐县中的百姓,谁人不识得南家小子,人人都晓得他这是在装相,奈何这厮面皮赛过城墙厚,死活就是要装到底。
第325章 歹毒
今年秋后,常乐县里的这个针坊开始把磨针的活计派发到下面的各个乡镇。
各乡镇百姓对于磨针的热情比罗用他们预料得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