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2 / 6)
呛声,像那样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在这长安城待很久的。
这长安城可没有他们西坡村自由自在,各大家族的势力盘根错节,官场之上也有不少陋习,以那少年人的心性,怕是忍不了。
“不过,此事先不着急,待我问过了圣人再说吧。”皇帝对那离石罗三郎究竟是个什么看法,想不想让他来长安城当官还两说呢,再说就算他们都同意了,那罗三郎也不一定就肯来。
“喏。”一听房玄龄要去问皇帝的意思,那小官心里就放心多了,增加官职可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做主的事情。
然后很快的,这一份文书就被摆放到了皇帝陛下的书案之上。
皇帝这回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很爽快就批了。
很快,相关文书就到了太学这边,太学这边的人担心罗用推拒,便让陈博士与乔俊林赶在那些送信的吏员之前,再跑一趟西坡村,让他们尽量说服罗用接受这个职位。
罗用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很快又能见到乔俊林了,他最近吃豆折吃得很开心。
还想着要不要往凉州城和长安城寄些,寄去长安城的豆折,自然是要分成两份,一份给罗大娘,一份给乔俊林。
第209章 促膝长谈抵足而眠
当年太祖皇帝初登基之时,在长安城中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这三所学校,并且安排了三百学子在这三所学校就读。
其中国子学限定生源人数为七十二人,乃是与孔圣人众多弟子中最最出类拔萃的七十二圣贤同数,这七十二个学子皆是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另外,太学定员一百四十人,乃是三品至五品官员子弟,四门学定员一百三十人,乃是五品至七品官员子弟。
现如今将近二十年过去,长安城中人口增加不少,许多官员家中亦是添丁进口,原本的那些名额,早已不能满足官员子弟们的教育需求,而且很多长安城中的百姓同样也有让自家子弟求学的意愿。
所以现在这三所学校基本上都存在超员的情况,只看超得严重不严重而已,其中国子学和太学的情况相对好一点,四门学超员的情况最是严重,在往后的很多年里面,四门学的学生人数在六学二馆之中一直都是最多的。
现在这时候还没有六学二馆,只有六学一馆而已,相对于高高在上的弘文馆和国子学,太学在与其他几所学校相比,保有其相对尊贵的地位之余,还是稍微显得亲民一点,而且听说那些外国番邦过来的留学生,基本上也都被安排在这一所学校求学。
至于罗用,他上辈子就是一学渣,也不怎么喜欢读书,若不是因为他们学校严格到变态的教学制度,以及老师们孜孜不倦的督促,他也不能顺利考上大学,哪里还能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能被名牌大学请去教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