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7)
对于穆斯林,罗用的心情也是有些复杂的,但谁也不能否认,在阿拉伯语的承载之下发展起来的阿拉伯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替代的瑰宝。
现在正是公元635年,大唐建国刚刚十几年,阿拉伯帝国正在兴起,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这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欧洲呢?
就在唐俭到来的前一刻,罗用还在心里想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一日又是个下雪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时而一阵寒风袭过,吹着空中的雪花漫天飞舞。
唐俭坐在高头大马之上,看着罗用率着他那一众弟子,大步向这边走了过来。
少年人身材清瘦,面庞稚嫩,眸光清澈而坚定,当他在前方不远处站定,向他们这一行人看过来的时候,唐俭觉得他的目光,仿佛能够穿越这厚重的雪幕,穿越崇山峻岭,穿越那些未知与混沌。
这样的人,又岂能是池中之物,唐俭猜想,圣人对这罗三郎应是有些提防的,这一次听闻又要加强孟门关这一带的军事防御。
这防的,究竟是关外的胡人,还是关内的罗三郎呢?
心念电转之间,双方已是近了,唐俭面上却并不显露出什么,他翻身下马,笑着与迎面走来的罗三郎等人打过招呼,一番寒暄之后,先将这些铜钱绢布送去罗家院子,然后一行人依旧是到许家客舍吃饭。
皇帝陛下急着想要拿到杜仲胶与土水泥的方子,唐俭自然也不敢怠慢,当天晚上,便与罗用在罗家厅堂中进行了一番细谈。
罗用倒是不意外皇帝会想要这两个方子,他既然要,那自己自然也就只能给了。
又有什么不能给的,他原本做这些事,也不是为了要给自己换取多大的好处,能得些铜钱绢布便也就罢了。
“听闻西南正在打仗,正是钱粮吃紧的时候,就为了这两个土方子,如何好让陛下如此破费?”罗用推辞道。
“三郎若是以此二方牟利,所得又岂止区区五百贯,陛下亦是感念三郎高义,国库虽紧,却也不肯太过亏待了三郎。”这些场面话,自然是怎么好听怎么说。
国库吃紧也是事实,但还不至于为了千八百贯的就能陷入窘境,当今圣人向来是个精细的,不管是对于官员队伍的管理,还是钱粮的收支,他都是盯得很紧。
现在的大唐总共就这么些人口,每年收上来的赋税也是有限,又要与民生息,又要发展经济,边境线上时常还要打仗,不精细着些花用肯定是不行的,就算是当皇帝的,也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罗用自然也知道是皇帝不肯给他出高价,这倒也正常,他眼下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一个小孩拿着一个稀世珍玩到当铺去典当,人家能给他开出什么高价才怪,不直接把东西给昧下来都已经算是很厚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