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赐同进士出身,完颜构的心机(求全订)(2 / 4)
亦说:‘国家以科目网络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所以历朝以来,重策问而轻诗赋。”
白贵坐在神童科这一列,举首,观看进士科及其他各科的考题,这些考题都被书吏举着牌灯,来回游走,所以他能看到一二。
题目上,殿试的题目都是策问。
问的都是当今的时局。
财政多弊、民生多弊、边备多弊等等,如何解决。
“知易行难啊。”
“赵九妹心中亦有抱负,可惜……只有抱负,而没有胆魄。宋人不是没有可任用的国士,奈何赵宋不行。”
白贵看到此,摇了摇头。
他是神童科的考生,不是进士科、明法科等科的考生,这些题目他虽说会答,但一者与他无关,二者答了又能如何,知道你有才华,但不会去用你。
他低头,专心对付试卷上面的诗赋。
嗯……,虽说赵宋历朝以来,是重策问而轻诗赋,但策问这种国事,想想都不会前去问神童科的考生,黄口孺子,能说出什么道道来。
很快,落笔成文。
写下了一篇应制诗。
他又接着动笔,写下了一篇赋,辞藻华丽。
丹陛之上的赵构坐在龙椅上,正在俯视这些考生,各种考生的小动作,都逃不出他的眼睛。
白贵的举动,让他眼睛微亮。
其他神童即使聪敏,但终究是年龄幼小,比较好动,罕见有人会养成白贵这一副恬淡的举止神态,同时,刚才白贵在观看进士科等科的牌灯题目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亦被他捕捉到了眼中,顿生好奇之心。
这并非是白贵不会伪装,而是没有伪装的必要。
没人会怀疑一个六七岁大的孩子。
再者,白贵此时修为不浅,早就无须刻意隐瞒自己。此时来参加神童科,亦只是为了让此界的父母暂时安心,太过小心翼翼就没必要了。
“去将那小童的试卷给朕拿来一观。”
赵构对身旁的宦官吩咐道。
他见白贵的试卷已经落了墨迹,且写的满满当当。
在一众神童中,卓尔不群。
所以,有了观览的兴趣。
宦官走到白贵身旁,道了生歉,抽走了白贵已经写完的一首诗词和一篇赋,拿走呈圣。
白贵气定神闲,没有惊讶。
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被赐予殿试资格的神童数目并不多,只有七八人罢了。而童子在一众科考士子中,难免有些瞩目,毕竟是祥瑞。
他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更是易事。
“好诗文,好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