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344、佛门论道,封山避寺(求全订)(2 / 3)

行思问的是质,是根本,佛门此次论道是为了争夺与道门相同的权力。但士子却讲的是表,认为佛门高僧不应该执着于物欲。

“这位施主,贫僧曾经前往一贫家化缘,化得一清粥,只有三粒米。贫僧不觉饱腹,次日又前往一富家化缘,得一钵米饭,觉得肚圆……”

“三粒米和一钵米,贫僧认为不管是贫家,还是富家,都是施了恩德,恩德相同,但贫僧化贫家腹饥,化富家饱腹,不知缘何?可否请施主回答否?”

一行禅师闻言,微微一笑,回道。

士子质问他们佛门物欲,他却将其诡辩,物欲就是这三粒米和一钵米,于佛门来说,心底感觉是相同的,但前者会挨饿,后者则会饱腹。

故此,他们前来或者不前来,心底都是风轻云淡,坐看云卷云舒。

如果他们不前来,佛门可能会衰亡,就如三粒米。如果他们前来,佛门就像一钵米一样,能够存续下去。

简单来说,他们一直都不存在物欲,只是像化缘一样,今日贫家,明日富家,只是今日恰好化缘到了富家罢了,所以,他们来了。

右列士子们议论纷纷,面露难色。

论到诡辩,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不是释教的对手。

“我觉得钱币就如我等的头发,佛门既然视其为阿堵物……”

又有一士子起身,辩解道。

这场论道从日中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暮,以太学会约的士子落败为主。前来的诸多佛寺高僧几乎没有落败之人。

五日,在太学举行的论道辩法终于结束。

佛门获胜!

不过让这些诸多佛寺高僧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即使他们获胜了,也没有获得朝廷给他们释放的善意,将他们容纳到新钱的铸造之中,反而在长安越来越寸步难行。

论到口舌,儒道两家确实都比不过佛门。

但……,这场论道从头到尾都没有佛门胜利的余地,因为这场论道,它是在朝廷规定的秩序之下,而佛门论道辩法击败了太学会约士子,相当于挑衅制定秩序的朝廷百官和整个士林,除非跳出这个秩序圈之外,否则不可能有真正的胜利。

“我禅宗从此封寺百年……”

“白美和不死,禅宗永不出世。”

六祖慧能的五个弟子面色沉重,宣称道。

“我法相宗……也封寺百年……”

“我三论宗也一样……”

“净土宗从此不问世事。”

“律宗封山……”

各佛寺的高僧在长安逗留多日,也是终于了然,从头到尾他们都在白贵的算计之中。

但他们又无可奈何。

若是仅道家,他们或许还能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