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单行本(2 / 3)
。
还是需要仔仔细细过上一遍的。
“咦?这是?将我的版税提到到了百分之十三了?”
看到合同尾页,白贵有些惊讶道。
朝日社还做亏本的生意?
“白先生的大秦帝国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销量不错,所以社内鉴于此,给白先生初刊时提高两个百分点,还请白先生勿怪!”
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回道。
如同白贵这样年轻就能写出历史大作的存在,日后定会享有盛名,区区两个百分点给了也就给了,朝日社还不差这一些钱,结一个善缘也是好的。
日后白贵若是优先选择投稿朝日新闻社,那就是他们的赚头。
“初刊社内定在两千册,发售全国,如果销量好的话,会进行二刊和三刊……”
他又继续说道。
白贵这点也很满意,初刊印刷多少,也是证明一个作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初刊印刷的太少,难免有些令人难堪,三千刊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量。
比夏目漱石印刷《鹑笼》的初刊三千刊少了一千刊。
但……这也不能比,要知道夏目漱石写的多是短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还是很罕见的,更别说他大秦帝国第一册就有七十多万字。
长篇小说都没几个比他长的,售价订的肯定不便宜。
随后,朝日社社员又递来润笔料,结合此次单行本和未结的七万字稿费,加起来厚厚一叠,有近七百多日円。
可以说,初刊的一次版权费,就能买一套房。
“也请白先生多多给读者回信,号召读者购买。”
朝日社社员又说道。
“这是应有之理。”
白贵点头。
“那我就不打扰白先生了。”
朝日社社员提出了告退。
等过了一会。
白贵叹了一口气,跑到杂物间,看着堆得几沓的读者来信就感到头疼。
本来读者不多的时候,遇见一两封,随意写了回信就是。但随着来信愈来愈多,他也只能将其暂时搁置在储藏间,没曾想,越堆越多。
“这估计都有一千多封了吧?”
他将读者来信搬到书房,眉宇忍不住跳了跳。
但无奈,只能回信。
现在大秦帝国的初刊对他来说也是有些重要的,总不能放置不管。要是初刊销售不利,朝日新闻社很有可能就不再发行二刊、三刊。
而初刊,也唯有已经订报购买的读者再次买单行本、
毕竟单行本的定价也是有些贵的,朝日社有充足的印刷经验,可以将单行本的售价压低到1.3日円,可这个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