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人之巅峰,我之起步(4 / 5)
操作系统走向真正智能化的起点,如果一定要给个标准,大概就是中级智能阶段,起码比之前号称智能的人工智障技术要前进了一大步。
当然,这距离王宇飞开发脑机芯片的目标其实还稍微远了点。
毕竟他的本意是设计出一款能够通过手机连接控制的机器人。
也就是他在发布会上提到过的陪伴型机器人技术。
不过现在实现这项技术的平台已经搭建完成,这个项目接下里完全可以交给谷秉均来筹备。
王宇飞回到寝室之后,主要精力放在了接下来要做的量子智脑项目上。
这个项目既可以解决目前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在王宇飞看来更是针对未来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
在这个无线电通讯的时代,在地球上跟地球周边使用起来当然是没问题的,即便是现在已经进入5G时代,其本质依然是无线电技术的延伸,只是频段一直在变换。
但是无线电波的传送速度毕竟是有上限的。按照狭义相对论的理解,无线电作为信息的载体,起传播速度不可能超越光速。
这在地球上当然够了。
但是人不可能永远呆在地球上。
根据王宇飞在闲暇中研究的公式计算,不能将触角伸向地球之外的人类文明无疑是非常脆弱的。
任何一点天文突变都可能让地球人类文明彻底湮没在这个宇宙中。
而如果人类一旦要突破地球的桎梏,依然依靠无线电通讯就是个笑话了。
就拿某大佬一直想征服的火星来说。
地球和火星的距离是不定,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而最近的距离基本上要十八年才能出现一次。
未来人类真的开始大规模探索火星,甚至有了火星基地,以光速传递信息不讨论任何中转损耗技术细节的情况下计算,那么一条信息从地球发到火星,时间是大概在183秒到1335秒,也就是3分零2秒到22分25秒左右,平均时间大概12分钟。
换而言之,如果第一批火星开发者,想跟地球上的家人聊天,说一句话要先等十二分钟对方才能听到,然后在等十二分钟才能得到反馈。
这显然是无法忍受的。
万一遇到一个稍微紧急点的事情,能把人急死去。
如果人类走的更远这个问题就更明显。
但是量子智脑能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量子纠缠的原理,两个量子智脑之间,可以做即时交流,不管是在火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两台智脑分处于宇宙的两端,都能做到即时通讯。
当然人类真的要移民火星,量子智脑的研究在优先级上肯定没那么高,毕竟载人的航空飞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