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 极高端会议(3/5)(2 / 3)
说不准了,所以三星才尤其重要。另外我建议近期可以在台岛积电加大订单量,先囤积一批芯片。”
王宇飞没有明说他与苹果跟英特尔之间的恩怨纠葛,这事拿不上台面。当然,威慑力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不过相信给脑机芯片留够足够的时间还是肯定可以的。
葛灵玥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不如这样吧,老板,您有跟这些外企打交道的经验,不如三星再联系上我时,还是您先亲自出面,把大方向谈妥了?”
王宇飞点了点头,应道:“好!”
到不是不相信葛灵玥。
而是葛灵玥纯粹的商业合作思维模式在这一块跟王宇飞的想法还是不太一致。
相反,谷秉均到是跟王宇飞的想法差不多。
饭桌上敲定了这些示意,饭菜也终于摆上了桌,王宇飞破例主动叫了瓶酒,简单庆祝了谷秉均的到来,又大概跟谷秉均对未来操作系统事业部的任务做了一番规划之后,接风宴正式结束。
谷秉均直接订了第二天回明珠的飞机,预计在明珠呆一周的时间,处理好在明珠的事务,然后便带着愿意来京城继续奋斗的员工,开启在华夏京城的新征程。
……
当然,终于有了团队配合,对于王宇飞来说也是个挑战。
虽然未来有很多人能分担他的工作,但谷秉均去做准备的这段时间反而成了他最忙碌的时候。
他需要完成很多说明性文档。
毕竟集体作战跟他单枪匹马干活不太一样。
整个新的计算机语言体系、命令格式王宇飞都有很细致的框架构思,他自己使用起来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要让其他人一种全新的预言,各种说明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他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塞到别人的脑子里。
而王宇飞这边正在忙碌着整理操作系统时,万里之外的硅谷一场高规格的会议正在进行着。
……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定律,它在科学范围内设定了前置条件才能生效,但是用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让人能感同身受,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墨菲定律。
美国工程师墨菲在一次试验之后做出了一个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实现墨菲定律有两个前置条件,一个是大于零的概率,另一个是时间够长,或者说样本足够多。
但当这条定律被引申之后就成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讲述的是偶然中的必然。
此时在美国硅谷苹果公司,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似乎正在再一次印证墨菲定律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