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91章 新的思路(2 / 4)

言两语便将行动队兄弟们的努力全都否定了,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杜金星继续说道:“对方在发现情况不对头之后,立即换了装,说明他早就有所准备,已经提前计划好了应对措施,说明此人的心思十分缜密。这么年纪轻轻,即便不是红党的骨干分子,也是重点培养对象。为什么让他接站呢?”

年轻男子和陈子廉相识,又来策应老段,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他本来是躲在安全屋里的,可是今天彭浩良非要他来停尸房,跟众人一起讨论老段一案。

这时,彭浩良才道:“现在这里没外人了,海阳,你再把书店的事说说。”

老胡赶紧摇头:“没有,那是唯一的一次。根据我们的……哦,根据他们那边的情况,此人应该不是陈子廉的下级,更像是一次临时的接头。”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杜金星的脸上,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弄清他到底要说什么。

还是脑子好使啊,这得少走多少冤枉路。

杜金星在一旁说道:“这些天我询问过一些人,这种书一般人是不会看的,多半是卖书、教书或者是搞研究的人。”

面对彭浩良,老胡不是受宠若惊,而是心里直打鼓。

彭浩良和刘海阳顿时凝眉思索,便是老胡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彭浩良闷哼了一声:“接站并非是临时行动,这个红党分子会愚蠢到在自己工作或者是居住的地方上车去接头?”

火车站的抓捕行动,老胡也参与了,只是他在其中一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规定,开中国现代图书审查制度先河。

杜金星想了想,分析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陈子廉会不会经常光顾一家书店,但是从该书店买回来的书,却并没有进行登记,或者说是这些书上没有任何关于该书店的印迹?”

“教书或者是搞研究的人手里的书,大部分都是出自书店,所以我的建议是,继续从书店进行排查。如果陈子廉的上级是个开书店的,那么陈子廉每次去接头,肯定都要做出一番光顾对方生意的假象。”

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停尸房,此人正是投靠了临城调查室的红党叛徒老胡。

“雪夜闭门读禁书”,似乎是文人雅事,其实在封建社会,那是要杀头的。

彭浩良道:“海阳,金星为你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你们完全可以照着这个思路继续查下去。”

可杜金星仅仅通过推测,便说了个八九不离十,不愧是情报组长。

袁大头政权于民国三年颁布了一部《出版法》。

“主任,刘队长,既然我们要查的这个书店,每次都会让陈子廉拿回一些书来,但是这些书的来路咱们又查不到,这说明什么问题?”

杜金星手下的情报人员当中很多都是读书人,对这本书非常熟悉,根据他们的细致讨论,确定了看《尔雅音图》这种书的人的特定人群。

袁死后,北洋军阀政权同样加紧对文化领域的统治,尤其是严防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流传。

彭浩良点点头,道:“海阳,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