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4 / 6)
“嗯。”
“对了,你不是一直问我有没有养蜂技术好的人吗?我倒是打听到了一个,不过这人是个老顽固,想他和你合作,基本上是不可能。”
刘大海说的这个人叫季铭,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石溪镇养蜂二十多年,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不光是在石溪镇,在整个县很出名。
他的养蜂技术好,镇上或者村上想养蜂,或者养蜂出了问题,一般都会请教他,算是当地的养蜂的权威。
这个人家里的蜂蜜也不卖,听说都捎回给住在城里的亲人了,二十年前,拎着几箱蜜蜂就在万水镇住了下来,完全是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养身心,这么多年下来,算是半个本地人了,养蜂对于他就一兴趣爱好。
也正式因为这样,刘大海一直没有在苏钧面前提起过这个老头儿。
无欲无求的最难打动,苏钧听了电话那端刘大海的分析,也觉得比较的棘手,甚至根据刘大海的描述,苏钧立马脑补了一个不苟言笑,固执的老头子,瞬间觉得有些头痛。
但是不管怎么样,苏钧都想去试试,到时候行不通再想其他的办法,总不能不试就先放弃了。
刘大海能说动村民,是因为刘大海收购山货这块资格老,说话有分量,别人自然会相信他。同理,季铭也野蜂养殖领域也一样。
苏钧想说服季铭当野蜂养殖基地的顾问,让他去撬动山民养蜜蜂的热情,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稳定土蜂蜜的货源,甚至扩到养殖规模,这样可以做到双赢,他的货源有了保障,山户又能增加收入。
苏钧知道,在这方面季铭的一句话比他磨破了嘴皮子都管用。 但现在关键是季铭去做这件事的热情,又怎么能撬动。
苏钧决定明天去亲自拜访,先看看情况怎么样,不管怎么样,这个人他是一定要全力争取的。
挂了电话,苏钧又拨了另一个电话。前几天他和县城的印刷厂订购了五百个包装盒,包装盒上面是中国风的山水画,最上方龙飞凤舞的印刷着自家网店的logo,背面有网店的地址,既有风格又好看,只是成本不低,一个盒子加外面提着的纸袋,一套下来要六七块。
现在入了秋,苏钧准备在网店里推出一个滋补套餐,半价蜂蜜,半斤桂圆干,半价红枣搭配在一起,用礼盒装起来卖,自己吃当然没必要买,但是拎着送人方便好看,显得高大上。
早前有个顾客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和苏钧说店里货都是好货,土生土长的山货,但是没必要包装也土生土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透过表象看本质。
苏钧想了想,这些东西零散着送人确实不怎么很好看,送关系很好的朋友亲人也就罢了,没那么讲究。但是送上司或者是客户什么的,隔了那么一层,别人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