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547【八省旱灾与税制改革】(4 / 5)
加征人头税,那也是难以办到的,地方官就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法定人头税越多,地方官就越难完成任务,因此主动瞒报人口,户籍黄册上的人口数量总是难以增长。
雍正搞出一个“摊丁入亩”,人头税因此取消,全国人口顿时爆炸式增长。这并非意味着,真实人口数量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是百姓和官员愿意如实进行人口登记了。
大明的人头税,主要有三种,即:里甲银、均瑶银和盐钞银(还有其他税种,但可以忽略不计)。
盐钞银,就是按照人口数量,征收食盐消费税,这笔钱需要上交中央。
王渊的新盐法,实际取消了盐钞银,把消费税直接算进盐价里面,零售盐价反而因此下降了。这里面的差额,以前都被私盐利益集团赚走。
里甲银和均瑶银,不用上交中央,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也是皂吏们的重要灰色收入来源。
为了逃避人头税,全国产生大量黑户,大明的人口数量,相比开国初年也不怎么增加。地方官和里甲长,全都胡乱摊派,早就不按户籍行事,杨廷和的担忧纯属多余。
几百年后,有个叫马伯庸的学者,从史料中发现一桩奇案,完美显示了大明的人头税有多混乱。
却说,有个叫帅嘉谟的人,在徽州府担任会计员。他发现,徽州六县的人丁丝绢(人头税的一种),全都算在歙县百姓身上,其余五县两百年没交过。
帅嘉谟立即上疏朝廷,把事情捅到都察院。消息泄露之后,帅嘉谟被人追杀,侥幸逃命回乡。
数年之后,帅嘉谟再次回徽州做官,而且官职变得更大,他当然要一雪前耻。五县士绅百姓联合抗税,还把徽州府衙给包围了,事情一直闹到中央。朝廷被迫减税,让六县平摊税收,为了缓解五县怨气,挑起此事的帅嘉谟被罢官充军。
地方如此征收人头税,户籍制定得再好有个屁用!
王渊继续说道:“且不问地方州县,就拿北京城来说,有多少是游民黑户?不如放开户籍限制,允许游民存在,让其户口所在地编撰游民册。本省之内,游民文书,可当路引使用。且只要户籍正当,游民子嗣也可参加科举。”
由于大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进城市。这类人,新中国初期叫盲流,后来改叫农民工,而大明则称之为“流民”、“游民”。
游民没有法律地位,甚至在城里租房子,房东都能肆意压榨。游民还不敢报官,因为他们是黑户,就算在农村登记了正当户口,到了城里他们依旧属于黑户。
杨廷和问道:“若定游民册,丁粮交给谁?”
王渊回答道:“户口所在地,必须有正当户口,才能登记为合法游民。”
“那还行,”杨廷和说,“可以订立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