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划时代的稻种,亩产千斤不是梦(2 / 4)
有可能不能留种,我必须同你讲清楚。”
方唯没有隐瞒,他知道魏光华善于算账,到底要不要试种,就看他怎么想了。
魏光华果然犹豫了起来,考虑半天还是放弃了试种的机会。
反而是别的大队甚至是别的公社下属生产队,对新稻种非常感兴趣。他们可是听说了,新稻种的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而且碾出来的米,口感非常好。
比【南光一号】和【农垦58】这两种稻谷都好吃。
于是有不少生产队做了决定,决定试种【南光二号】一代稻种。
“第一代稻种还不是很成熟,换购比例打6折,按照1比6进行换购。”
方唯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人,现在还处于试种阶段,况且是第一代稻种,所以在换购比例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78000斤【南光二号】一代稻种,队里留了8000斤,其余的7万斤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一扫而光。
这一次都是拿稻谷换的种子,队里进账了42万斤稻谷。加上原先的22万斤稻谷,库存达到了64万斤。
方唯让郑虎去和粮食收购部门联系,对方上门收购,直接拉走了60万斤稻谷。
队里进账了6万块钱,库存还剩下4万斤稻谷。
上午。
方唯正好在队部,唐泽带着一大群干部到了二队。
几个队干部带着他们去了谷仓,亲眼看到了【南光二号】第一代稻种。
“这就是杂交水稻稻种?方队长,请你给我们讲讲新稻种到底有什么不同。”
唐泽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大家对杂家水稻的了解不多,于是方唯就进行了讲解。
“要说有什么不同,最直观的就是【南光二号】集中了不育株的高产特性,以及贡米的优良品质。另外,新稻种还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抗旱等特性。
现在由于实验次数不足,我们这边还不能提供详实的数据,但我所说的,可靠性起码能达到九成以上。”
方唯也不谦虚,直接得出来了结论。
稍后,他又一次放了大招,让领导们品尝一下新米的滋味。
“非常不错!【南光二号】的亩产达到了879斤,这个产量十分惊人,能保持下去吗?”
唐泽尝了几口,忍不住连声夸赞。
同时他也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稻种的持续性如何。
“我估计杂交水稻不能留种,那么育种的压力就很大。但只要育种工作顺利跟上,产量就有保证。”
方唯斟酌了一下用词,给出了答案。
唐泽点点头,直觉告诉他,对方搞出来的【南光二号】将会是一个划时代的稻种。
领导们没有留下吃饭,呆到快中午的时候,就离开了。随后他在瑶岭公社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要求试种【南光二号】的生产队,务必要用心完成种植,为杂交水稻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到县里,农业局的负责人正在等他。
“老楚,有事儿?”
“是这样的,局里班子开了会,认为关系到全局的优良稻种,控制在生产队不合适。县里能不能考虑建设一个育种基地?我们农业局愿意承担这个任务。”
“老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