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胜利的曙光,接亲闯关(2 / 4)
365斤-395斤】
贡米的产量上限果然不高,这个情况没有出乎方唯的意料。
另外的不育系和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不育株+贡米),则无需统计产量,毕竟还是试验品。
“老三,新的杂交水稻品种,看起来卖相还不错,颗粒饱满,光泽度也不错。”
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育种小组碾了一些新品种的大米,记录了相关的数据。
中午。
方唯让田桂用这种大米做了一锅米饭。
“大哥,大嫂,吃起来感觉怎么样?”
“口感不错啊,和贡米的味道很像,相似度起码可以达到八成以上。”
“我也觉得不错,挺好吃的。”
方平和田桂对新品种大米的评价很高,方唯自己也细细品尝了一下,觉得真不错。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种杂交稻的特性能否稳定遗传,下一代会不会产生性状分离?现在能基本肯定的是,【贡米】属于“恢复系”。
也就是说,【贡米】+【不育株】杂交结出的稻种,在种植之后会呈现正常的特性,雄性蕊和磁性蕊一切正常,可以进行自授粉。
但这个还需要再次进行验证。
接下来就是夏种,这一次会种植90亩的新品杂交稻,10亩各种类型的不育系稻子。
现在一切都准备好了,【优红三】、【贡米】、【不育株】,【杂交稻种】.如今只等着新的杂交稻成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之所以进度这么快,是因为方唯不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比如像植株的倒伏问题、抗病虫害的问题、耐旱抗涝的问题等等,这些属性是试验田自带的,可以固化在品种内核当中。
加上培育出来的“不育系”,拥有高基础产量的特性,一款优秀稻种应该具有的特性就全都有了。
而要做到这一步,其他人可能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
试验田的夏收夏种工作结束之后,大田继续“双抢”工作,抢收抢种,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方唯没有管大田那边的事情,他为了能尽快再次验证结果,跑到山谷里重新开垦了一片水田。
别的都可以暂时忽略,他需要的是速度,速度,速度!
将加快生长的属性值调至最大,产量什么的都不在乎,只求快一点知道结果。
这个过程大致需要45天-55天。
队里的120亩大田,上一季全部都种植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现在大田也被涵盖到指定区内,所以产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以前在大田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亩产不超过500斤,而这一季居然达到了每亩612斤。总产量达到了73440斤,连郑虎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三哥,同样的稻种,为什么这一季的亩产提升这么多?”
“咱们的试验田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早就达到了这个水平。大田之所以到现在才达到,应该是时机到了吧。”
方唯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难道说是因为区域面积扩大,大田也开了挂?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郑虎等人既不是专家也不是领导,不用想那么多,很快就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