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重大发现,雨季(求追读)(2 / 3)
农田】→【种植区】,以上数值减半:
“加速生长+15%,耐旱+25%,抗涝+25%,抗病虫害+30%,增产增收+55%”
【农垦58】在浙地的试验亩产(单季)为200斤,理论上他这一分地的产量可以达到42斤,也就是亩产420斤。
当然,这只是理论值,但亩产300斤左右还是轻松能达到的。
自留地就不用郑虎他们帮忙了,他每天浇菜的时候就能顺便照看一下。
另外,去年的试验田{单季}亩产为236斤。
今年的5亩试验田,又有55%的增产增收属性加成,理论上(单季)亩产能达到365.8斤。
如果到了夏收的时候,实际收成和这个数值接近,就说明种子的遗传特性已趋于稳定。
届时方唯准备和郑先发等人谈谈,看能不能大面积种植这种稻子?
不过改换种子是一件大事,这件事恐怕后续还有波折,他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现在,【种植区】的面积有5000平方,5亩试验田占了3333.35平方,一分地占了66.67平方,还有山谷里的1亩地占了666.67平方。
加一起总共是4000平方出头。
这些土地都进行了指定,还剩下900多平方(一亩多不到两亩)的余量,暂时还没有可供指定的农田。
中午。
村里基本上看不到炊烟袅袅的情景。
春播工作结束之后,大部分人家都把一天三顿饭改成了一天两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节约粮食。
现在是4月份,距离夏收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最难熬,即便是菜瓜也不可能长得这么快。
方家虽然要好一些,但红薯和马铃薯由于储存的问题,大都做成了红薯干、红薯丝、红薯粉条和马铃薯粉条。
新鲜红薯已经没了,新鲜的马铃薯也所剩不多。
郑先发动员社员们给五保户捐一些吃的,方家兄弟带头响应,拿出来一部分红薯干和粉条接济他们。
另外,方家兄弟还要接济亲戚,另外像家庭困难的小伙伴也不能不管。
所以,“存粮大户”方家也不宽裕。
关崇阳觉得自己很幸运,要不是当初果断的给了方唯水脉图,对方也不可能一直都这么关照自己。
吴茂盛就更别说了,这半年以来,他基本上是靠着方唯过活。
此时,方唯正坐在家里在啃红薯干。这玩意很考验牙口,不过嚼起来还挺有味道。
田桂用红薯丝煮了一锅粥,里面掺杂了一些菜叶子,还放了一点点的腊肉。
别人家中午不吃饭,方家还能一天吃三顿饭,这就很不错了。
吃过饭,天气突变,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方唯站在门槛边,眼睛里看到的是一层层的水幕。
瓢泼大雨从午后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依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雨水这玩意少了不行,太少就会形成干旱,而太多了也不行,太多就会形成洪涝灾害。
当地的雨季是从清明过后一直到六月份上旬,这段时间是全年降水最多的时期。
“老三,等这场雨小点了,我要去一趟山谷,给红薯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