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减产(2 / 3)
之后全省开始大面积推广“早矮晚粳”,特别是引进了【农垦58】这种水稻良种,两季稻亩产终于在1973年突破了1000斤大关。
这在当时是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件,教科书上还特意用了不小的篇幅进行描述。
想到这儿,刚好会计也结束了发言,方唯便站起来喊道:“郑队长,咱们来年能不能引进一批水稻良种啊?”
“县里有狗屁的良种!但你的想法不错,不愧是读过书的人,我回头想想办法。”
郑先发还愣了一下,这就是方平家沉默寡言的老三?
他紧接着回应了一句,对方唯的印象不由得好了几分。他虽然只读了小学,但农业方面经验不不少,明白对方提了一个好建议。实际上每年留种也是要经过仔细筛选的,育种也有很多讲究。
郑先发从报纸上看到国家已经搞出来一些水稻良种,可他搞不到呀,说再多也是浪费唾沫。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想着不要打击方家三伢子的积极性。
方唯撇了撇嘴,不再多言,站起来夹着小板凳去找侄子侄女。
两个小家伙这会已经是一身汗一身土,大脸,被他喊回家洗澡去了。
郑先发宣布散会之后便走进了队部,扭头看到梁红钢便笑着说道:
“老梁,方平的三弟变化挺大呀!以前跟他哥一样,性子倔不爱说话,现在似乎开朗多了。”
“可不是吗?自从那小子考高中失利之后,性格就有了转变。我去问他是不是经常上山抓兔子,你猜他怎么说?”
梁红钢听到队长的问话,忍不住乐了起来,还特意卖了个关子。
“他怎么说?”
郑先发很配合,要不然就没意思了。
“他说了一堆废话,说了等于没说,还让人抓不住把柄。”
梁红钢哈哈一笑,学着方唯的原话说了一遍。
郑先发点点头,倒没有做评价。
偶尔去山上搞点野味不是啥大事,他作为队长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
“老梁,我这两天去一趟公社和县里,等回来之后我去问一问良种的事情。”
现在的粮食才是头等大事,出工出力都好说,可面对天灾他能有什么办法?唯一有点指望的,就是去县里搬救兵。
梁红钢本来还在点头,但听到后面,他脸上的表情顿时严肃了起来:“队长,莫非你想去找那人?你可得想好啊,可别惹祸上身。”
“不至于!我就去问问种植的事情,谁能把我干啥?再说了,吴教授前些年犯的错并不严重,下放到咱们这儿接受教育,改了还是好同志。”
郑先发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转身回家休息去了。
方唯不知道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差点惹了大麻烦,他躺在床上开始规划自己以后的道路。
现在有了“金手指”,即便是在60年代他也拥有了一定的资本,总是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可不行。
苦日子从去年开始计算,大概有三年的时间,当务之急就是别饿肚子。
因此,粮食才是根本。
接下来,方唯需要尽快提升自留地、狩猎区、采摘区的等级,扩大区域面积,多储备一些红薯、白薯、干菜、咸菜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