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有趣的文明现象(2 / 3)
数量。
供养职业士兵的主要难度在于两点。
其一是粮食消耗。
农耕时期,农业对劳力的需求极大。
干活的人少就意味着生产力下降。
但……下降就下降了吧。
现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生产力下降又不会饿死。
罗曼对于粮食安全极为重视,没粮食就吃蔬菜,没蔬菜就吃肉。
当然,混合吃是最好的。
目前粮食储量肯定能撑到夏天。而到了夏天,去年种植的万亩冬麦就能收获。
所以我这么多粮食,养两千个士兵怎么了?
其二是后勤装备。
这个时代,士兵的命还不如他的装备贵。
败仗和胜仗的区别在哪?
就在于胜者能回收战场的装备,而败者就得丢盔弃甲。
军事物资是很宝贵的东西。
死亡的士兵会被扒光,有时候内裤都不会剩下一条,对于底层士兵来说,这些都是财富——当然,骑士老爷是看不上眼的。
但斯格镇的钢铁产量在去年就提上来了。
如果可以的话,罗曼能把他们武装到牙齿,变成一群铁罐头。
……
一个很有趣的人类文明现象。
越简单的社会结构,就越容易集中人手——只要满足基础的生存需求。
缺点是这样的社会并不发达。
举例来说,人类在原始时期靠着采集和狩猎为生,而原始人可比农耕人悠闲多了。
他们用一个上午就能收集到一整天的食物,然后在下午的时候和族人互相捉跳蚤吃。
缺点是抗风险能力极差,死亡率很高。
相反,越复杂的社会结构,就越难抽调人手——尤其是进行大分工后,讲究细分生产任务的社会。
这种社会结构自然是非常繁荣的。
生活质量相比起原始时期有极大的提升和改善,生产多样化,能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缺点是置身其中的人类也越来越疲于奔命,所以就有人开始怀念田园生活。
……
斯格镇处于很特殊的阶段。
相比起这个时代,它的生产力很发达,但社会结构却很简单。
也就是说,罗曼只要满足他们的基础生存需求,就能随便折腾他的领民。
原始部落的首领只要能养活他的部落,别说五分之一了,就算把一半的人训练成士兵都不成问题,某种程度说是全民皆兵都合理。
罗曼没开玩笑。
斯格镇的生产力下降,也只是相对于全力生产而言。
从原本的秒速十米,下降到秒速五米,相对于这个秒速半米、甚至止步不前的时代而言,它也称得上高效了。
在这个第二年春天结束的时候。
它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建筑队建造了众多砖房,住房不足的现象得到了缓解,军队大院也建设好了,只容纳有家庭的军人,安置其家属。
毕竟一户人家一座房是基础。
其次是,从去年秋天就开始饲养的猪羊鸡,开始大规模出栏了。
猪的出肉率能有六成,羊的出肉率有四成,每只鸡也有两斤的肉。
这意味着罗曼多出了八万斤的猪肉,三万斤的羊肉,近万斤的鸡肉。
这是一笔巨大的肉类储备。
更重要的是,这只是纯肉的分量。
如猪头羊头、猪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