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446章 对贞德堡的规划(2 / 3)

部分住宅,将胜利广场的区域扩大两倍。

然后中间装上急流市那种喷泉和圃形成城市环岛,侧面则是用作集会的广场本体。

然后将官方建筑集中到广场附近,形成官邸区,这样集中管理和进行安保,比原先那种分散式要好得多。

居民街区则在原先基础上拓宽街道改建,不过那样会扩大城市面积。

为了解决通勤问题,要么就是建设楼房,要么就是发展公共马车。

在主城区东侧靠近河流的菜市街区域,则会扩张成商业区,用于和外来商人和乡民进行商品交换,以及普通平民的娱乐。

与南岸主城区遥相呼应的就是北岸的工业区,所有工坊都必须搬迁到北岸工业区,霍恩计划再挖几条沟渠,方便工坊排污和治理。

原先的贞德堡是有四五千人居住在城内,上万人居住在城外郊区,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城郊集市和参与城市运行。

换句话说,整个贞德堡本身带上附近的城郊大概有一万四五千人。

经过先前的几场战事,情况则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人口增减过后,贞德堡附近的总人口大概只有9500人。其中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带上其家属大约有2000人,主要从事的就是水果蔬菜种植、养鱼业以及畜牧业。

而第二产业就是各种作坊,包括织布工、铁匠、制鞋匠、面包师、陶工、木匠等等,估计有5000人以此谋生。

至于第三产业就是商业和服务业,大概有2500人,主要职业包括小店主、会计、代理人(中介)、伙计、抄写员和公证人等。

这服务于商业,城内有名有姓的那部分商人,经过前前后后一通清理后,还剩商人家庭40户,贷款代理人12户。

所谓的贷款代理人,其实就是原先的放贷人,不过被霍恩收编到了贞德堡圣庭银行中罢了。

按照霍恩的规划,要把城内城外连成一体,将大量居住在城外的民众迁入城内,将人口提升到至少12000人。

这样先将一部分乡民变成市民,否则接下来贞德堡的产业转型,将会出现不小的劳动力短缺。

作为郎桑德郡首府的贞德堡,霍恩对它未来的期许在于两个行业,第一个是工具制造,包括木材加工和金属冶炼,第二个就是造纸与印刷行业。

前者自然是很好理解,郎桑德郡是农业郡,附近的环境中没有大的矿山森林,无法规模化地大批量进行木材加工或冶金。

那么靠这种简单的基础加工业混饭吃就没可能了,那么就必须走高附加值的加工行业,但本地工匠的技术水平又不太过关。

于是霍恩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工具制造上,锄头、草叉、牛马犁、锤子、工艺装备……

尤其在接下来的原工业化中,霍恩将大幅推动工坊建立,对制造工具本身的需求量并不小,且技术含量并不算高,正好能慢慢拿来练手。

别的地方,这么练手可能是要亏惨了的,但在郎桑德郡就不一样了。

因为朗桑德郡作为一个农业郡,他治下的农民居然有钱!

简直是神迹!

在这样的一个农业郡,农夫对土地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