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516章 山人自有妙计(2 / 3)

传统民族文化的寻根文学,就是学习和模仿西方写作流派和手法的先锋派、现代派,即便是现实主义,那也是推崇幻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这些“新现实主义”,《平凡的世界》走的依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老路子。

事实上,一点儿也不符合如今文学界和出版界的胃口和风向。像朱伟、周昌义他们欣赏的有新意的小说,不仅要有情感,还要出处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比起《平凡的世界》,不管是《当代》,还是《人民文学》,都有很多不错的作品等着发。

就比如余桦的《河边的错误》、冯骥材的《三寸金莲》……

“这篇《平凡的世界》真的如其名一样,太平凡了。”

朱伟补充了句,“当然,我不是说小说就不能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是那个条件得改改。”

方言不禁意会道:“是觉得这个发表的条件太苛刻了?”

朱伟说:“是有那么一点儿。”

方言笑了笑,“这个啊,其实是行内的潜规则。”

朱伟为止一惊:“潜规则?”

方言解释说,一些成名作家在投稿的时候,会对编辑部提出许多苛刻,甚至难以接受的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是他们真的有信心或者只有满足条件才能发表作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提前给自己和编辑留下退路,如果作品可以发表,这些条件都可以再商量。

可如果作品不值得发表,编辑就可以在退稿的时候,引用这些苛刻的条件为借口,委婉表达退稿意向,相当于是给彼此双方递了个台阶,避免出现周昌义直接退稿的羞辱之举,那就太不体面了。

“原来是这样啊!”

朱伟恍然大悟,“怪不得秦老师那边批评周昌义不懂规矩。”

“人一生三碗面最难吃,情面,体面还有场面,而文化人呢又特别地好面儿。”

方言道:“所以该给的体面,尽量一分都不能少。”

“那您看这么办成不成?”

朱伟觉得以陆遥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身份,《平凡的世界》当得起《人民文学》小说板块头条的位置,但是最好不是全文一次性发表,而是分个上中下三期发表,然后可以静观《平凡的世界》上部的读者反馈,决定中部是不是继续在头条位置发表,再根据中部的评价和反响,决定下部发表的位置。

“主意倒是不错。”

方言道:“不过对《平凡的世界》可行不通,这部小说觉得不能断着看。”

“这是为什么?”朱伟投去问询的目光。

“不知道你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

方言说:“在平平淡淡中有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

朱伟点头附和:“这倒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就是因为《平凡的世界》里蕴含着能让读者情感共鸣的潜力。”

方言说:“一本广受欢迎的经典小说,首先必须要有可读性,能让看书的人不断地去阅读、去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如果读者连读都无法读完,就算再经典、再伟大的小说也会变得无人问津。”

接着伸出两根手指,“这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