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53章 《人工智能》问世(2 / 3)

如浓稠的墨水一样,深沉得化不开。

黑,真他吗的黑啊!

天不生方老师,科幻文学万古如长夜啊!

不只是刘慈新,住在燕京筒子楼里的郑渊杰,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一手捧着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一手摇晃着婴儿床,刚满一岁的儿子在里面昏昏欲睡。

“这倒有点像匹诺曹变人的故事。”

作为儿童作家的他,越瞅《人工智能》,越觉得像《木偶奇遇记》。

匹诺曹就是在蓝仙子的帮助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变成了人,而《人工智能》里的“贝贝”,在听完母亲讲述的《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走上了寻找蓝仙子的冒险之旅。

“这样童话般的科幻小说,小孩子们肯定会喜欢。”“方老师不愧是方老师,竟然能想到这样的故事。”

“我的‘皮皮鲁’和‘鲁西西’,要不要借鉴下小说里的陪伴型机器人?”

郑渊杰一边心里盘算着,一边把《人工智能》翻到了最后一页。

就这?

就这么完了?

方老师未免也太奢侈了,如果换成是自己,非要像《格列佛游记》一样,把“贝贝”的冒险之旅安排得满满当当,原因无它.

可以多挣一些稿费!

文坛里是充满着鄙视链的,如果说科幻小说在文学里只能排在末席,那么,儿童文学就只能安排在小孩那一桌,稿费也是文学类型里最低的那一档,低得不能够再低了。

哪怕是自己同时给16个不同的报刊杂志上写童话连载,一个月写十几万字,每天能收到孩子们的来信都有十几封,但稿费依然是千字2元,甚至于稿费标准都见涨了,自己的始终分文不动。

郑渊杰看着《人工智能》那密密麻麻的字,这一部小说的稿费,就超过他十几部挣的!

是自己不如方老师勤奋吗?

还是读者不喜欢我写的童话?

要不,试着把稿子投给《科幻世界》看看?

再看了眼熟睡中的儿子,郑渊杰觉得自己必须为自己争取下稿费和待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只要是跟少儿教育有关,父母百分之百地肯钱,这年头的儿童文学刊物也是五八门,销量居高不下,比如《儿童时代》、《小朋友》、《儿童画报》、《幽默大师》……

《人工智能》这种面向广大儿童以及青少年的科幻小说,自然是老少咸宜,广受好评。

一时间,《科幻世界》杂志的销量暴涨,供不应求。

甚至于滇南、东北三省等省市的邮局因为没有订到,竟然发急电给川蜀的邮局和作协。

有些外地的读者买不到,只好托居住在蓉城的朋友去抢购。

《科幻世界》出版社忙得不亦乐乎,方言也被报刊记者和编辑们纠缠得头疼不已。

已经发展到堵着人文社、南锣鼓巷、什刹海等地,来一个守株待兔。

被逼无奈之下,方小将只能跑街上瞎溜达,就见路边一个小男孩揪着妈妈的裙子,嚎啕大哭。

“我要铁皮青蛙,妈妈,给我买青蛙!”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如果再这样的话,妈妈可就不喜欢你了。”

“我就要这个,我就要买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