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22章 名侦探方言(2 / 3)

广大的读者、作家、编辑、文学评论家等等,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讨论得五八门。

比如《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期刊,就从文艺理论角度,来研究《恶意》独特的叙事技巧。

“方言的写作开拓出了新的叙事策略,叙事的视角频繁变幻,叙事的结构分散复杂。”“就像搓洗扑克牌似的,把情节的严整有序的结构模式彻底打乱,却依然逻辑清晰缜密,仿佛微笑俏皮地向你亮出他手中零乱不堪的底牌来,从而让时序和运动的空间位置变得模糊不清,真伪难辨。”

“……”

“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模式,毫无疑问,这将是当代文学浓墨重彩的一笔!”

又比如《文学报》、《文艺报》等报纸。

既看重推理小说这個通俗文学的类型,更看重推理小说和现实主义的结合,长篇大论地写着,“《恶意》在形式上,是叙事结构的突破,在内容上,是社会人性的考究,在题材上,是先锋实验与现实主义结合,务实务虚相结合,显然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而读者们,更多的就是图一乐,觉得推理小说格外得新鲜。

甚至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把方言戏称为“名侦探”,提议让他协助警察去侦破案件!

西城的《蒲公英》、东城的《钟鼓楼》,朝阳的《芳草地》,海淀的《枫叶》,燕京各区的馆办报纸纷纷连载报道,订阅买报的大头,就是各辖区的公安局以及派出所。

同样也包括市公安局,公安干警们对《恶意》这种悬疑犯罪的推理小说,相当感兴趣。

“这个法医秦明的尸检报告写得专业啊!”

“我觉得法医队伍真的对咱们破案有很大的作用。”

“……”

“杀人动机有这么重要吗?”

“当然重要,如果听信这个厉飞羽的一面之词,那岂不是韩立好端端的名声就给毁了!”

“我们严打判刑的时候,也要慎重,万一抓错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如果咱们局里有个像‘方岩’这种擅于破案的就好了,每个月的指标就有着落了。”

众人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其中一个女警注意到一言不发的海晏,“海晏,你在想什么?”

“他啊,在看了《恶意》之后,满脑子都想写一部警察破案的小说出来。”

“嘿嘿,说得一点儿也没错。”

看到同事替自己抢答,海晏笑了笑。

女警饶有兴趣:“你打算写什么!”

海晏道:“我打算写便衣警察被派到天安门|广场值勤卧底的经历。”

“行啊!”

男同事拍了下他的肩,“海晏,我看好你,你看这‘方言’带个‘言’,他写的小说男主角‘方岩’,带个‘岩’,伱这个‘海晏’也带个‘晏’,说不准你就命中注定该写公安小说。”

女警拿起铝饭盒:“行了,行了,别瞎扯了,到饭点了,赶紧去食堂排队吧。”

海晏摆了摆手,说好中午回家吃,收拾好东西,慢悠悠地回到东四条街。

转头望去,自己家对面的就是人文社,心里想着之后要把小说投到《人民文学》,还是投给《十月》,毕竟《十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