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方小将的排面(2 / 3)
斜对门的位置。
此时,房间的大门敞开着,但凡在走廊上往来的人,都能隐约地听到聊天的内容。
聊的,基本上是文学。
“这两天,已经有好几拨人来找方老师,全都是湘南的作家和编辑。”
“现在在屋里的俩人,一位是《芙蓉镇》作者,古桦,还有一位,叫韩少恭,好像是当地期刊的编辑。”
听着郭保昌的介绍,龚樰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在路过的时候,偷瞄了几眼。
就见方言拿着搪瓷杯,喝了口水,面向韩少恭和古桦说:
“严格地讲,如果按体裁来划分,《那山那人那狗》算作是散文小说。”
“如果按类型来划分,该是湘西地域的乡土文学……”
“至于到底算不算纯文学,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觉得是1
古桦说:“无论是父子之间的感情,还是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毫无疑问,都直指人本的问题。”
韩少恭说:“我倒觉得,不管是不是纯文学,都不影响这是篇极好的小说,前前后后,我看了不下7次,每一次都被里面的湘西的风土民俗所吸引。” “少恭说到点子上了,相比于被称作‘纯文学’,我更希望称之为‘民俗风情小说’。”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民俗风情?”
韩少恭和古桦面面相觑,不禁惊呼。
不远处的龚樰听到动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悄悄地来到门边,望了眼方言的房间。
“不错。”
“丛文先生和汪老都曾跟我讲过类似的话,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所以,能在《边城》和《受戒》里,感觉到很强烈的民俗风土人情的诗意……”
方言笑道:“我的《那山那人那狗》,也是深受他们的影响。”
韩少恭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边城》和《受戒》,一会儿想到了翠翠和傩送,一会儿想到了明海和小英子。
作为和尚的明海,和身为少女的小英子,倾盖如故,萌生懵懂情愫,他们月下许愿,共数流萤,没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没有执子之手的海誓山盟,汪曾其把这一段逾越禁忌的爱情,融入山水之中。
“啪1
古桦一拍大腿,“怪不得,怪不得我总觉得《那山那人那狗》,跟《边城》、《受戒》有一种一脉相承的感觉,简洁明快,纡徐平淡,对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全是‘诗化’地描写。”
那可不,都是一个师父教的!
方言笑而不语。
“我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
韩少恭道:“为什么你的那么多作品里,我最爱《那山那人那狗》,就是这股诗意化的湘西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
方言说:“这说明,伱文学的‘根’在这片广袤的三湘大地上。”
“文学的‘根’?”
古桦和韩少恭饶有兴趣,不断地追问。
方言把在《花城》小说创作班讲的,简单地复述了一遍。“粤东文学是如此,我觉得,湘南文学是不是也可以往这方面创作?”
“你说的,正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1
韩少恭惊喜道:“我曾经在汨罗江边插队,住的地方离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