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86章 一万年太长(2 / 3)

雅姐都说,我如果保持住,考上2中,绝对没有问题1

方言摸了摸小妹的头,“也别太给自己压力,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嗯嗯,哥你就放心吧。”

方燕道:“别忘了你答应我的武侠小说。”

“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再说吧1

方言走到停车场,从兜里摸出一块钱。

方燕两眼立刻发出“bulingbuling”的光。

“放学回到家,跟妈说一声,晚上我就不在家吃了,有个朋友从桂西来燕京。”

方言接过公文包,然后解开自行车锁。

“好嘞1

方燕把钱揣口袋里,目送着方言离开。

“叮铃铃”,清脆的旋风车铃响了起来。

郭保昌虽然久居桂西,但骨子里仍然是個老北|京人,两人约在丰泽园,边吃边聊。

俗话讲,“吃了丰泽园,鲁菜都尝遍”。

两个人,点了一桌的鲁菜。

葱烧海参、芫爆鱿鱼卷、香酥鸡……

“方老师,我敬你一杯。”      郭保昌举起酒杯,笑脸盈盈。

方言碰了一杯,一饮而荆

“好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菜了。”

郭保昌夹了个鱿鱼卷放进嘴里,眼神中似乎藏着无尽的思绪。

方言问道:“郭导在桂西呆了不少年吧?”

“算算年头,差不多快有十年了。”

郭保昌说:“这些年里,来燕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这趟可要在燕京多呆几天。”

方言说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回报在桂西那段时间的盛情款待。

“说到这个,我是真的没有想到。”

郭保昌感慨道:“方老师和村葆同志竟然在我们桂西厂里弄出了这么个大作。”

方言问到小说在桂西的情况。

郭保昌说简直火爆得不能再火爆了。

《桂西日报》自从连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以后,变得抢手异常,桂西厂有部分领导十分懊恼,近水楼台,结果错过了这轮明月。

“《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可不好抢,我估计全国的制片厂现在都盯着呢。”

方言提醒了一句。

“我们不敢奢望,桂西厂只是小厂,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那些大厂。”

郭保昌说:“方老师肯舍得把《那山那人那狗》这么重要的作品交给桂西厂,我们就已经烧高香了。”

方言道:“桂西厂打算怎么拍?”

“方老师,咱们都清楚,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什么比剧本更重要。”

郭保昌直接转达韦必达的意思,希望由他这位金鸡奖编剧出面,亲自动笔。

“这可就难办了。”

方言说:“我最近的事多,恐怕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写剧本。”

“方老师,不急,我们不急,韦厂长说可以慢慢来。”郭保昌拿起自己带来的桂西三花酒,给两人的杯子倒满。

方言又跟他碰了一杯,听他诉起了难处。

桂西厂发展起步晚,拍片数量少,知名度低,尤其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相当紧缺。

“所以,厂里对这一批大学生特别重视1

“原本是向北电要了10多个人,可到头来,分配来的只有5个人。”

郭保昌幽幽地叹了口气。

方言问:“除了章艺谋,另外四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