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99.3(3 / 6)

想卖当下一拍即合,夏东篱付了个运输费就拉走了一吨的牛粪,简直是占了个大便宜。不过双方也签了个君子协定,等来年他们家牧草成熟后得卖一批给养殖场。

据说他们家的牧草在本市畜牧业圈子里小小的出了次风头,在牛羊嘴里适口性相当高不说,还有中科院的背景,如果不是屠宰场小老板得意洋洋地说所有的牧草都被他买了,恐怕早就有人要找上门来了。

这次因为临时起意了,资本积累不足只能全靠采购,不过夏东篱寻思着以后的堆肥成本应该就不会那么高了。

他的堆肥机如今还没有产出,周围的农户对这机器信任度不高。所以夏东篱现在还得花钱去收购秸秆,但等到以后他或许可以走用堆肥产出的腐殖质交换秸秆的路子。

当然大前提还得是村民们能够意识到有机肥的好处才行,但夏东篱刚听了几耳朵,小锦村的村民对此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

其实要说起来,秸秆的开销到底是小头,大头还是牲畜的排泄物。

小锦村没有大型牲畜的养殖,这意味着他没有就近的原材料只能自己收集或者采购。不过问题也不大,就算下次养殖场老板用市场价将牛粪卖给他,新鲜牛粪的价格比起堆肥后的也便宜了不少。更何况他现在还有一群羊。

等羊圈造起来之后,估计每天能收集到的原材料也少不到哪儿去。

“常规堆肥一次大概是六十天。”白晓晓戴着防尘口罩站在夏东篱的身边注视着加料口关闭,“虽然这次投入的有机质都没有切碎,但它们本身也比较好腐化,加上现在又是高温天,我估计用时不会差太多,放心,等发酵完毕后它会提醒你的。”

夏东篱和她握了握手,真诚地道谢。

白晓晓在这里的几天给他帮了好大的忙,她和陈粒两人一起推翻了施工队原本一板一眼的计划,一起重新排了管道。

他们建了引水渠,架设抽水管道和加压器,以此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

这番操作后,夏东篱家地势较低的田地和白云山之间出现了一道隔离带,这道由若干道小水渠建成的隔离带可以有效阻挡雨水天气下山间溪水对田地的冲击,还能通过加压器将这些低地势的水利用起来灌入蓄水池,供农田浇灌以及堆肥机工作使用。

二人还在地面建造了若干个出水口,以后只要开启水泵,夏东篱就能直接从这些出水口接水灌溉,这样若是他想搞滴灌也很方便。

只要蓄水池有水。

夏东篱实在不好意思让两人做白工,给钱又有些俗气,最后一人买了两只老母鸡和本地的一些土特产请人处理好送过去。

白晓晓和陈粒都笑嘻嘻地收下了。

其实他俩做这种不用计较成本的设计也好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