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黄金债券(1)(2 / 4)
”陈易沉吟着问道。
“黄金比较多。”
“中国人还是相信黄金啊。”陈易笑了,用手指弹了一下桌子道:“我们的铂金比较多,这算是一个问题。”
高秋不知道陈易是没明白问题的严重性,还是真的轻松,他清清嗓子,提醒道:“如果有铂金留下来还好。问题是按照现在的速度,150吨的黄金和铂金用不了两个月就要售罄。到时候……咱们的债券委员会就要无疾而终了。”
陈易心想,两个月后的细菌冶金效率要提高4倍,每月的产出都在80吨以上,只要不怕矿脉挖光,绝不会出现售罄的情况。
当然,他明面上提出的理由是:“江宁的黄金和铂金消费量有限,就算大家有钱,也不至于全换成黄金和铂金藏起来吧?开始阶段兑换较多是正常的,其实全换成黄金和铂金还好,他们总不能拿着黄金去消费,最终不还得拿着我们的黄金券在市场上购买物品?”
陈易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让黄金和铂金充斥市场。
当然,若是按照供需状态来分析,贵金属太多兴许会使其价格降低。但在广泛的真实世界里,贵金属才是价值的核心。美元、人民币都不是……因此当黄金涨价的时候,人们并不是说“黄金涨价”,而是说“美元贬值”——与之相对应的是石油涨价的时候,人们说“石油涨价”,最多加一句“由美元贬值而引起”的。
这是因为贵金属本身就是稀缺的,而石油是人为稀缺的。
所以,只要陈易提供足量的贵金属,不管是150吨还是15万吨,只要是作为货币,世界都能吃得下,而且世界愿意吃下来。
在美元称雄世界之前,世界交易的结算货币就是黄金和白银,直到70年代皆如此。
劣币能够驱逐良币并不意味着良币走投无路,只要良币能支持下来,最终获胜的必然是良币。
只是高秋并不相信陈易能拿出无限量的贵金属。
他的理由也很清楚明白:世界贵金属的产量是透明的,150吨的贵金属已经够令人吃惊的了,哪里会有更多。
所以他用科普的语气对陈易说道:“几百亿元的贵金属,对江宁市的普通人是够多了,咱们中国一年的黄金消费量也就是400吨。问题是那些买不到黄金的珠宝公司,工业集团,还有那些银行和保险公司……他们都盯着呢。150吨的贵金属,最多让他们打个饱嗝。”
“让他们吃。”陈易的回答无赖的让人无奈。
高秋哭笑不得的道:“那他们吃完了,咱们怎么办?”
“我说了,一个月提供20吨,至少50亿元吧。稍微节省一点,把这个月坚持过去,贵金属的供应量还会提升。”
“还会提升?”高秋不知道从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