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59节(2 / 5)

下,用 ph 7. 0 的蒸馏水反复提取,数次过后,木炭脱色,氯仿再提炼,最后溶于无菌水。

至此,提炼终于完成,他们获得了第一份纯粹的实验室青霉素液。

兴奋归兴奋,苏雪至心里其实也十分清楚,用实验室的这种方法获得的青霉素,效价不会很高。

这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份人工实验室培养获得的纯青霉素。没有现成的用于检定的标准品,但以她的估计,每毫升应该不会超过四五十个牛津单位。

离可以批量工业生产,距离还非常遥远。

接下来,他们需要更多的研究,获得更多的优良菌种,扩大规模,增加专业人员,提高制造工艺,以便进入量产。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获得了这一管液体,迈出这第一步,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了。

实话说,虽然几个月来,余博士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工作,但他对于苏雪至一开始向他描述的能救治败血症这种在当代被认为是绝症的所谓抗菌素,其实还不是很相信。

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这是这一年的五月底,阳光明媚,静静地透进实验室的玻璃。

苏雪至戴着手套,对几只试验用的在几天前被注射过葡萄球菌的家兔,进行青霉素液的静脉注射。

这样的静脉注射,进行了两天。

第二天,原本已因细菌感染而奄奄一息的兔子,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无一例外,全部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十分活跃。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但余博士还是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他闭着眼睛,长长地呼吸了一口气,喃喃地说:“小苏,我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我们竟然真的做出了这样神奇的药!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现在的许多医学上的绝症,都将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苏雪至微笑道:“是,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继续研究,提高工艺,以便在将来的不久可以实现量产,让它走出实验室,实现它问世的真正意义。”

余博士激动不已,点头:“是,你说得很对!但我们需要扩充技术人员,还需要化学家,需要一个更大的场地!”

“我会考虑搬迁实验室的,搬到更合适的地方去。至于人员,你从业多年,若有你认为合适的,你给我名单。”

余博士答应。

当天晚上,苏雪至打电话给丁春山,约他见面之后,告诉他,自己有搬迁实验室的打算,需要一个偏僻、安全,面积足够大的地方,问他能不能想法子帮忙,找一个这样的地方。

丁春山一口答应,说自己立刻去办,有结果就告诉她。随后他取出一封信,恭敬地说:“贺司令给您的信,今天刚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