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165节(3 / 5)

写话本,一般都是直接卖给书局。

如蒋先生这样写的话本子曲折离奇,本身故事素质过硬,且前头还写过其他的畅销话本的,一本话本子能卖出几十两银子。

但这蒋先生颇有傲气,他不肯把自己写的本子完全卖给书局,而算成和书局合作,每卖出一本,他就得一份银钱。

这种合作模式当然是可行的,在现代的话,蒋先生肯定比一口气卖断的挣得多。

但坏就坏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著作权的说法,相关律法并不完善,他名声响亮之后,本子卖得好,转头就有人照着写一模一样的不算,还敢署和他差不多的笔名,让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

加上书局的人一般都推自家买断的本子,卖的越多,自家挣得越多,对蒋先生这样执意只肯合作,不肯卖断的,自然没那么热络。

所以蒋先生的笔名十分响亮,生活却不尽如人意。

一通打听清楚后,蒋先生在周掌柜的招待下餍足了吃完了一顿大餐。

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蒋先生没有以自己傲气的一面示人,不卑不亢地询问道:“不知道夫人寻我前来所谓何事?”

顾茵便开门见山提出想买他的话本子排成话剧,然后又请蒋先生看了下午场次的《亲缘记》,让他明白话剧是怎样的东西。

看完那排演精良的之后,蒋先生的态度就越发和善了,很愿意和顾茵这边合作。

两个都是爽快人,顾茵趁着他去看话剧的工夫就让人拟好了契书,契书上还是按着蒋先生的分成制,按着戏票收入来分成的。

当然看着蒋先生境况窘迫,顾茵另外设置了一个十两银子的保底,也就是就算戏票一张都卖不出去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话剧未能上演,蒋先生也能获得这份收入,怎么也够应付半年嚼用。

这契书对比书局和他签的优厚的太多了,蒋先生签下之后,还包揽下了后续的剧本工作。

最后就是新戏的戏服,这次的戏服不能像《亲缘记》那样完全按着时下百姓的装束直接购买,毕竟主角是妖精,还得专门定做。

顾茵让人把府里的绣娘接到了酒楼,让她们量了小凤哥他们的尺寸,而后和她们解释了一下自己要的效果。

绣娘们的本事同样毋庸置疑,但难就难在话剧是前无古人的,顾茵想要的那种脱离朝代特色、和戏服也完全不一样的舞台装,同样也没有先例。

这不像写剧本的时候,顾茵能复刻个《雷雨》剧本给大家做示范——她的画画水平还不如武安呢,武安到现在还不会画人,顾茵就更别提了,画画草图还行,画服侍显然是把她难住了。

后头依旧是蒋先生帮了忙,他早年间是学过画的,在写戏本维持生活之前,就是在街边卖字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