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2 / 2)
p>
最早出军的兵士已经有近两年没能回来了。
别说,还怪想念军营的澡堂子的。
已经有了家室的兵士们眼光在人群中逡巡,想要找到自己的亲人,偶尔有几个找着的立刻挺直了胸膛,若非还有矜持,差点就要拍胸脯展现一下胸前的勋章了。
军功章,是夏安然鼓捣出来的东西,制度经郭嘉、戏志才的细化,最终由曹操拍案。
其实在东汉,随着军衔的上升,会有服制的变化,但是因为曹操说到底就只是地方军阀,官职的升调他虽有自主权,但是还是要一个个写申请,而且在战争时期,升迁实在太过频繁,到东汉末年,有名有号的各种“将军”就已经数不胜数。
而且某种程度上,曹军并不适用斩首数计量军功。
斩首制即人头数目,是从秦代就开始的军功制,最早是以耳为证,但后来发生了很多以平民充贼的事件,于是便要求以头颅,且必须是留着对方发型的头颅计军功。
但是这个方法到了现在,无法使用。
因为曹营现在大部分的敌人都是汉人。
他既然以仁治军,再用如此杀气腾腾的制度无疑容易导致混乱,甚至可能发生滥杀。
他们的敌人无论从军制,还是发型、服装都和曹军无异,甚至和寻常农人亦无大异,曹操为了预防出现兵士斩杀常人人头充数,便在个人军功以外设定了集体功,甚至于,集体功的评定和奖励要优于个人军功的地位。
从最初曹军立军开始,曹操便制定了严格的抱团制度,在此后,也一直都是以队、团、军、营、的单位进行调度。就连物资分配,也是根据每一个编制的总体状况,军功状况来判定的。
但是即便如此,也难免会出现不公平状况。
最后,曹操想了这个办法,以整场战役中的所占比重、参与时间,收获成果,减去整个部队的损伤系数获得的成绩来判定整个团队的成绩。
这个方法最后如何?能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一切都未可知。而且夏安然始终认为,所有的制度在最初诞生的时候都是好的,但是只要实行了久了,就一定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