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1 / 2)
但是地图是死的,人是活的。
就像有人在后世会提问,为什么古人在行军过程中明知某些地方会有埋伏,却还是一定会进去,哪怕是傻乎乎得举着盾牌也要进去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
在没有□□、没有盾构机的古代,所有能够行走的道路都是被人一点点踩出来的,效率低下不说,多半又窄又难走。
但是尽管是这样,能够踩出这一条路也是极限了,还想要选第二条路?不存在的。
故而,曹军如今亦是如此,他们虽然心中清楚哪些地方可能布有陷阱,甚至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兵种在等着自己,但是还是不得不入,他们在带足了补给之后,深入敌腹,沿途遇到若干空城,也不知是袁绍撤走了里面的人还是这几座城里头的人已经被充作劳役。
曹军倾向于前者,因为他们找遍全城,也没有发现粮、水。
虽然有几个大水缸,但是谁也不敢喝里面的存水。
现如今又是夏季,天气炎热,曹军所带的水必须要保证补给,想来这也是袁军意料之中的,他们在撤离之前便封堵了上游的溪流,又掩埋了井洞,想要逼得曹军无水可饮。
黄河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曹军所行进的地区又以平原为主,如此行为的确可以封锁曹军的饮水,降低他们的行进速度。
本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曹操西征张绣那件事情的话。
除了粮食,水自然也是军需物资,不过不便携带运输,所以夏安然想了很多办法方便曹军就地取水,所以在发现水井被破坏,如果要修复不知道要花费多久的时候,曹军就直接放弃修井的念头。
他们直接在井的边上搭建起了一台简易凿地机,和兖豫二州夏安然到处想办法打的深井不同,袁绍自然没有掌握这项技术,所以沿途城镇的井都是浅层,地下水又不是只有一股,能够在这里造井本身就已经给曹军指引了方向,而且他们也不需要维护这口子井,只需要凿出地下水来即可,还不用修不用建。
轮番使用凿地机的情况下,一口井也不过是大半日的时间就能出水了。等凿地机带上了水渍后又向下打了两下,地下水便汩汩涌出,这时候役夫拉起铁钻头收起来,原有的架子被改建一下之后就是一个井轱辘,差不多就是同时,一个滤水装置就已经做好了。
刚出土的水当然干净不到哪儿去,理论应当等上几日,但是曹军懒得等,舀去最初的几桶污水之后便将一桶桶水灌入了放了竹炭、沙土、碎布料、碎石等物的木桶中,这些水从木桶下方流出时候,已经干净了不少,再烧沸后便可饮用,这时候本来就是夏天,点火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