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1 / 2)
有些话,荀彧没有对夏安然说,贾诩同他们不同。
荀彧虽擅谋,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不仅仅是他,其实严格来说曹操营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谋士。
若为谋士,当摆弄权术,于帷幄之中,于暗处,算人心,算机缘,算机关,算天下。
他们的谋不为自身,不为高官厚禄,仅为谋这一门艺术。
说的便是贾诩这类人。
他不在乎主公是谁,也不在乎结局会变得如何,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够给他施展谋略的平台。
除此之外,还要保全自身。
汉室不可能给他这个平台,腐朽的官僚们会将他每一个奇思妙想打破,并且仅仅是为了反对,就反对到底。
他原来跟随李榷,然此人已无法给他安全感,所以他搭乘之前为自己留下的后路平安撤出。
之所以选择曹操,恐怕也是没有旁的人可给他选择,荀彧必须要承认,按照贾诩的出谋风格,如今的诸多诸侯、王相之中,也确实只有曹操与之最为合拍。
而自己,虽为曹营谋主,但是因久居后方,确实不善战。
郭嘉虽善战、也擅谋,但其性格颇为不羁。用后世的话就是,实用主义者,只要有效、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郭嘉并不会因迂腐而拒绝使用这些谋。
戏志才虽看似老实,实则看其能飞快得同郭嘉玩到了一起,便可见其秉性。
最重要的是,贾诩正是曹操如今最需要的那种谋士。
他久经官场,比他们所有人都要有经验。
接下来曹操要面对的,是比以往复杂得多的局面,随着陛下的逐渐成长,曹操的身份也将一点点改变,要如何度过这个危险的境地……他们的确需要贾诩这类擅深算,擅谋心之人的指引。
荀彧没有在贾诩这个话题上同夏安然继续下去,他心中有所成算,又见夏安然一脸【我有点,可能不是有一点点而是很多点,反正我不是很喜欢他】的表情,略过了这个话题,反倒是提起了另一件事。
现如今李榷郭汜二人领军西归,到了冬天,黄河封冻,军阀们又已经收足了粮草,今年小皇帝又在昌邑,只怕这个冬天难以安稳。
定是要起战事,所以荀彧同夏安然确认了一下粮草的准备状况,他在方才已经和郭嘉确认过了军备的情况了。
受益于凿地机以及铁矿的发现,今年下半年以来,兖州的军需得到了一定的补足,虽然普及率就夏安然看还是有些不够格,但是久居军旅的曹操本人却已经不能更满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