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50页(1 / 2)

他所使用的图书,正是之前由献帝赏赐下的藏书抄录下来的。

这一座图书馆,被献帝命名为《大汉图书馆》,是的,曹操是上了奏书请献帝赐名的。

只是这在后世留下了深深印记的世界第一座图书馆,一开始只有可怜巴巴的不到一百本藏书……

这些藏书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蔡昭姬默写出的书册。

为了吸引群众,这些书本基本都是以基础的书本为主,譬如《论语》《道德经》等,曹操还特地挑了些读起来更为有趣的地理旅游类。当然,为了吸引读书人,里头也有一些比较珍贵的书籍。

其中,唯一可以外借的正是《劝学》

因为这是唯一一本用印的方法制作出的书册,其余全部为手抄。

亮点自然是,图书馆里头的书本,均是以珍贵的“纸”来制作的,而不是用的竹简。

但凡拥有兖州、豫州户籍者,均可外借《劝学》,而图书馆本身,是向每个大汉人开放的。

当然,因为一共只有一百多本可以阅读的书,每一次被允许进入的就只有一百人,免费提供饮水,但由于饭食容易弄污书本,所以图书馆内禁止吃饭。

此外,学子还可以通过抄书为代价的方式租用笔墨纸。

一本书可以换一碟子墨汁以及五张粗黄纸,笔则需要自带,如此,便可以讲最精要之处摘抄下来带回家。

如此代价已经能够说极其的廉价了。

而且抄书就意味着可以比别人都先看到这本书!最重要的,自己抄录的书籍检查后没有错误的话,会被放到这个图书馆里面。

这意味着,以后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看到他抄录的书!

虽然内容是先人书写,但是字迹是自己的!

——不行。

他们的想法很快被驳回,负责图书馆的官吏非常冷酷得告诉他们,所有的字体都要使用容易辨别的正隶,不可以使用带有自我风格的字体。

“这是为了后来人读取方便。”

“也是为了避免因为字体产生的误读,所以还请务必照做。”

——好吧。

来咨询的学子有些悻悻,他很快被后头来问询的人挤开,负责答疑的小吏忙的口干舌燥,直到被人替换下去连个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而被替换上来的小吏很快也被人潮所淹没。

民众对于图书馆的热情程度超出了大家的预料,其大概原因就是,珍贵的纸张,白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