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页(1 / 2)
曹操边想着边将糖袋往身侧的几个从弟那儿一塞“都吃吃看,难得的饴糖。”
曹家和夏侯家的汉子们也没和他客气,一袋子饴糖很快就被分了个干净,曹纯还分了一块给胯下骏马,等布袋回到曹操手上之时已经干干净净了。
他的弟弟们反馈来的信息和他想的一样,好像还是夏安然做的比较好吃。
一行人分了糖之后气氛倒是变得轻松了不少。
正在此时,他们忽而看到了就在东出长安之所,有一马车在那候着,见着他们,一青衣文士下车朝着曹操一拜“见过曹公。”
“在下乃颍川荀攸,字公达,此来为投效曹公。”
夏安然并不知道曹操那边发生了什么,他现在正在兖州的军备处被围观。
闲着没事干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现在是春播刚刚结束的空闲期,又因为兖州刚刚经过麦田事件,现在整个兖州的氛围都非常好,基本上能说政令通畅,曹军说一句下头都没个反驳的,夏安然一空下来就根本闲不住。
他一闲不住就开始到处走,东郡的武器制造局里面部分人员留在了原地,也有几个跟着他们一起到了兖州都郡昌邑。
兖州毕竟是一个州,军备、储备、材料都比东郡丰富不少,甚至有一个自己的炼铁炉可以打造铁器。
东郡当然也有铁匠铺子,但是那个铺子只能修正毁坏的农具,并不具备铸铁的功能。
也因此,曹军的装备在进入兖州之后遇到了一次可以升级的机会,兖州的铁匠会使用炒钢法,并且大概有百炼钢的概念。
在后世中,就广为流传曹操用三年时间得到五把百炼钢的兵器的故事。
百炼钢的做法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的经过无数次锻打所形成的一块含碳量和所含杂物能够达标的铁块,是的,虽然在如今已经可以说“百炼成钢”,但是在后世看来,这仍然是含碳量稍稍达标的铁块而已。
制约华夏冶炼技术发展的不是没有温度,也不是没有高炉,而是缺乏足够质量的铁矿石。
中国虽然不缺乏铁矿,但是缺乏富铁矿,但也因为如此,我国比西方国家更早学会了使用辅料降低铁的燃点,以及分离铁矿石内的残渣,当然,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后世的炼钢技术很长一段时间在原地踏步。
夏安然不会炼钢,在这个时代如果要真的靠燃料和构造达到铁的熔点是不可能的事,和他做火炕困难的原因一样,铁的熔点是一千五百度左右,耐火砖的承受温度到不了,到时候火的温度还没到,估计窑就得开裂。
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