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2 / 2)
和演练的时候,曹纯和曹仁二人都外出“募军”“募粮”了,说是募军,在农忙时候能够被他们收拢的多半也是无田之人,或是盗匪之流,这些人在和平时代是不多的,但是黄巾之乱零星还在打响,乘乱而动的山匪并不少。
二人尽往林中谷地走,收获也并不小。
至于募粮,这个也是出于无奈。
定下曹军的行动方针后,好处很多,但是最大的坏处就是,军粮的来源成了问题。
这个时代的军粮来源基本靠抢,占领一座城后搜刮民粮和前任的军粮,所以战争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停止就很容易缺粮。
虽然成皋和荥阳赞助了一些粮食,中牟提供了银钱可以让曹军去买粮,但是这样下去就是坐吃山空的结果,寻找新粮势在必行。
不能抢民众的粮食,曹操现在没有自己的地盘,并无税收,种田也是一小块地方,面积不足产量也完全跟不上,所以还是要开源啊。
对此,荀彧想的办法是……行仁军。
要解释一下的话,行是动词,军也是动词,会议时候仅有曹纯露出了然之色,其余几个将领都在莫名其妙的看他,不明白他们的军师为什么要将这一点重复的说。
这种事情,意会即可,不可名言啊。
而经过曹纯的解释后他们才明白,荀文若的意思是,让他们去找为祸乡里的山贼匪寨,劫富济贫。
粮食和钱都可以拖回来,人也可以抢回来,一路扫荡一路加人,岂不美哉。
训练了这么久的曹军若是再不动动只怕武器都要生锈了。
听到曹纯解释后的曹仁和另外几个夏侯家的弟兄们都面面相觑。
最后只能在心里面感叹,读过书的……心都……嗯。
但是这一切夏安然都没有参与,他正忙着夏收。
大豆的种子已经买好,就等着小麦被收割。
乘着这段空闲时间,他又寻了匠人把打谷机给折腾出来了,一回生二回熟,这次他做起来可比在永春时候快的多,只是打谷机制成后因为成皋现在并没有等待脱粒的谷物,也无法验证这个是否有用,村人也就是看了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