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2 / 2)
不懂防备人。”他方才也看到了两人站在一旁说悄悄话,接下来又问了一句“文若同景熙很是投缘“
荀彧也没打算隐瞒,“彧于洛阳边已听得景熙名声,返乡时实则绕路来见。”
曹操闻言有些好奇“名声?景熙有甚美名,竟引得文若特意来寻?”
“正是成皋水车。”荀彧微微抬目,看向黄河岸边方向,随后便将那时发生的事同曹操说了,本也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事,何况其中还有一件曹操所不知的。
正是那“临走前的竹简”
曹操一听到这,表情便有些微妙,他看荀彧平静眼神,一时倒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干咳一声,将话题扯开。
咳,为了他心爱军师和小辈之间的友谊,有些事还是不要让军师知道了。
实则他想要隐瞒的秘密荀彧已经知道了。
说来也巧,他那时心中有犹豫,上车后一路南下回了族中,然而族中之人均不愿同他共行,苦恼间又见夏安然给他的书信,便想着不若先帮他送信,谁知道这竹卷根本没有系牢,被他一拿竟然散了开来,里面夏安然仅书写了一行字。
此乃治世之良才,定能助君达成夙愿。
就差没明写一句【不要放过他】了。
荀彧当时就被气笑了,他还想着给他送信,没想到这位小友就是这么算计他的。若非他涵养好,只怕那时荀郎君当时就一扬手,将竹卷丢到火里头烧了。
现在被曹操问到这个问题的荀彧眼睫微眨,想起那时候的自己,带着情绪冲至曹营,就是想要见一见这个被夏安然一心一意推荐的,自己虽有耳闻却不甚了解的曹孟德究竟是如何才能让小孩这般死心塌地,还真是有些感觉啼笑皆非。
现在一想,这小子就是看准了他的性格,怕是卷轴易散也在他的意料中吧,这小儿。
怕不是就是因为想太多,才长不高的。——他有些坏心得想,又在心中提醒自己,这话可万万不能说出口,自己的主公的也……嗯,不甚雄伟。
脑子里面转了几个圈的荀彧面上依然极为平静,他笑着道“主公可是赠给景熙一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