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68页(1 / 2)

就连一开始操纵好海贸的明朝,在末期不也出现了海盗横行走私屡禁不止的情况吗?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都针对商人?

因为商人是能够最快积累资本、并且善于抱团的职业。

有了钱,就会有权,钱权结合,就会成为王朝的心腹之患。

南北贫富差距,东西贫富差距,是现代社会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何况本朝?

夏安然没打算从商业下手答卷。

这个领域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下手。

他写的是农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有多厉害?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华夏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这个农业大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华夏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仅占到全国面积的一半。

集中在东部平原南部丘陵地区,对比几乎全国都适合耕种的印度,大部分都适合耕种的欧洲各国,自古,我国便是以一半的土地面积养活全国的人。

所以直到现代,我们都常说——中国能养活自己的人不给世界粮食组织添麻烦,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努力了,而事实上,直到超级水稻、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中国才刚刚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不再依赖进口的任务。

夏安然便是打算自农业上入手。

他慢慢在稿子上写下了机械、农肥、互补植物、育种的概念。

机械自然是农作机械,包括犁、打谷机、水利灌溉措施。

农肥自然是更科学化的使用肥料。事实上这个世界的人已经有了用肥料的意识,只是腐熟手段、加肥技术尚且不到家,尤其是,知识传播的限制性。导致只有部分农民知道方法,别的农民是不知道的。

在某地证明不可用的,别的地方还在用,证明了能用的,别的地方还不知道。这就是信息不流通带来的巨大缺陷。

互补植物更是之前没有的概念,可能有部分农民在无意中会隐约发现,但是普及化是没有的。

比如大豆和玉米一同种植,可以双双增产。

比如在种植容易招引蚜虫的植物时候可以在边上种植洋葱,洋葱的气味会有一定驱赶蚜虫的作用,类似的搭配还有大葱和棉花。

这些他自然不会写到文章里,而是留在了稿纸上。

说不定就会有人看到呢?

就算没人看到也没关系,他十分心大,了不起以后告诉老师慢慢得实验吧。

沾足墨汁的笔落在了稿纸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实例,为作论证,他还花了一些简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