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30页(2 / 2)

算是拍电影,《幸运》肯定也是个独立影片,潼恩自然明白最困难的地方在哪儿。

说到钱,这真的是个关键问题。不过西伯德女士却有另外一个看法:“我倒觉得,比起奥普拉,你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可以去试试看。”

“哎?”

“托尼·斯塔克。”

“斯塔克工业有一个基金,每年都会投入一点钱到社会事业上。”潼恩端着咖啡杯,对坐在对面的阿德里安开口,“我还特地问了问伊斯特伍德导演,他说2001年的时候这个基金支持了《美国手语》的拍摄,我可以去试试。”

“但《美国手语》是个纪录片。”

“嗯,《幸运》的目的和它差不多啊。一个是帮助聋哑人,一个是帮助女性。”潼恩自己也知道希望不大,“试试看总没坏处,反正这又不是唯一的道路。”

阿德里安有些困惑:“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自己当导演?”

“早在看完《幸运》的时候。”潼恩看完《可爱的骨头》这本书,便把艾丽斯·西伯德女士的其他书籍也买了回来,“合上书时书中的画面在我脑海中停留了很久,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把它拍出来就好了。”

“然后?”

“然后我拍完了《风雨哈佛路》啊。”她放下杯子,眼神清亮,“丽兹都能从贫民窟爬到哈佛大学,她说她一无所有,所以没有退路。你看,我比她条件好多了,为什么不尝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说着她双眼一眯,露出笑容:“就算是筹不到资金,自己拍个小短片放在网站上也不错啊。彼得说他和他的朋友准备把网站再做大一些,现在正在征集网站的新名字,准备正式打广告呢。”

这个年头推特还没有诞生,也没有微电影的概念。不过在美国,互联网已经非常发达,潼恩相信将这种模式提前几年也没问题的。

阿德里安看着兴致勃勃的潼恩,不禁也跟着笑出了声。她的心态一如既往的好,还没开机,就已经把满足的表情挂在脸上。潼恩就是这样的自信和乐观让人挪不开眼。

在阅读过程中,那一幕幕的画面以电影的方式闪现在自己面前,当时她恨不得沉浸在书里,魂不守舍的状态让肯都开始担心了。那个时候她就在琢磨这部自传该如何拍成电影,她甚至连角色都想好了!而彼得的一番话,让潼恩有了为这个心心念很久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