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说

第169章 忽悠严东明(3 / 6)

而忽视其他五块的贡献。

这也是他在审视过往招商引资中做得不够到位的点。

锦城前些年,其实在这方面吃了不少的暗亏。

看似引进了一些大企业,给钱给地给政策,但是没有综合考虑‘社会贡献总额’,实际地方获得的收益远远还抵不过土地的价值。

吴楚之为锦城带来的,从税收的量上看,是产业经济。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总部经济和科研经济。

为总部、科研人员支付的薪酬,是对地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

因为这样的贡献,才是有效的GDP。

员工取得的薪酬,大部分是直接贡献在当地的。

他需要在当地进行衣食住行的消费,而这一部分钱又会在当地的消费滚动,拉动了当地的内需,加速了当地的资金流通。

产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是增值税。

17%的增值税是中枢和地方的共享税,地方实得部分往往只有25%左右,而且是进销项抵扣后的实际税负的享有。

按照实业流转税负3%-6%来算,其实地方到手的也就0.75-1.25%。

而总部经济、科研经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是地方独自享有的营业税,6%。

而且这部分贡献以外,消费随着链条的加长,还有巨大的乘积效应。

总部和研究院放在锦城,其实就是吴楚之对锦城这个家乡的最大支持。

严东明知道,这几年,不管是他,很多的锦城当地管理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锦城,到底以什么立城?

第二产业的工业大发展,确实能够带来很好的产业经济,但是子孙后代怎么办?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吃一代人的饭,不能砸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锦城管理者的共识。

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平原,难道只能发展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

所以,除了几千年历史积淀带来的人文资源,还是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第二产业。

吴楚之这样的产业结构,正是如此,一定会得到锦城地方衙门的鼎力支持。

这无需去通什么关系,因为这就是政绩。

想到这里严东明心里通泰了,不过当他再次转变角色,换到自己的角度是,又疑惑起来,

“所以,小吴,燕京的软件研究院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后面你会搬回来?”

严东明很清楚,从吴楚之的长期规划出发,软件研究院放在燕京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孔昊那孩子自己也了解,说得好听一些是专注力很高,难听点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技术狂人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